中文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44页 |
1.1 史前时代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研究 | 第16-26页 |
1.1.1 气候环境变化对史前人类社会演化的影响 | 第16-18页 |
1.1.2 史前时代人类对气候环境变化的适应 | 第18-23页 |
1.1.3 史前时代人类活动对生存环境的影响 | 第23-24页 |
1.1.4 史前时代我国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研究 | 第24-26页 |
1.2 青藏高原东北部史前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 第26-38页 |
1.2.1 史前时代青藏高原东北部人类扩散过程 | 第27-30页 |
1.2.2 青藏高原东北部史前人类对不同海拔生存环境的适应策略 | 第30-36页 |
1.2.3 史前时代青藏高原东北部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 第36-38页 |
1.3 考古遗址木炭遗存研究在史前人地关系研究中的应用 | 第38-41页 |
1.3.1 木炭遗存研究简介 | 第38-39页 |
1.3.2 考古遗址木炭遗存研究进展 | 第39-41页 |
1.4 选题依据与意义 | 第41-44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第44-51页 |
2.1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 | 第44-46页 |
2.1.1 大通河流域 | 第44-45页 |
2.1.2 湟水流域 | 第45页 |
2.1.3 黄河上游谷地 | 第45-46页 |
2.1.4 青海湖盆地 | 第46页 |
2.1.5 柴达木盆地 | 第46页 |
2.2 研究区自然植被概况 | 第46-47页 |
2.3 研究区新石器至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谱系 | 第47-51页 |
2.3.1 仰韶文化 | 第47-48页 |
2.3.2 马家窑文化 | 第48-49页 |
2.3.3 齐家文化 | 第49-50页 |
2.3.4 辛店文化 | 第50页 |
2.3.5 卡约文化 | 第50页 |
2.3.6 诺木洪文化 | 第50-51页 |
第三章 研究材料与分析方法 | 第51-58页 |
3.1 木炭遗存采集方法 | 第51-54页 |
3.1.1 随发现随采样法 | 第51页 |
3.1.2 浮选法 | 第51-54页 |
3.2 木炭遗存鉴定与数据分析 | 第54-58页 |
3.2.1 木炭遗存的显微结构 | 第54-55页 |
3.2.2 木炭遗存的鉴定方法 | 第55-56页 |
3.2.3 木炭遗存的统计和分析方法 | 第56-58页 |
第四章 宗日遗址不同木炭遗存采集方法所获结果对比分析研究 | 第58-74页 |
4.1 宗日遗址木炭遗存不同的采集方法所获结果对比 | 第58-65页 |
4.1.1 随发现随采样法收集木炭遗存信息结果 | 第60-62页 |
4.1.2 浮选法收集木炭遗存信息结果 | 第62-65页 |
4.2 不同采样方法所得结果存在的差异与影响因素分析 | 第65-72页 |
4.2.1 随发现随采样法与浮选法收集木炭遗存所得结果的差异 | 第65-68页 |
4.2.2 影响两种不同木炭遗存收集方法所得结果存在差异的因素 | 第68-72页 |
4.3 小结 | 第72-74页 |
第五章 青藏高原东北部新石器至青铜时代考古遗址木炭遗存鉴定结果 | 第74-86页 |
5.1 新石器文化考古遗址木炭遗存的鉴定结果 | 第74-76页 |
5.1.1 马家窑文化遗址木炭遗存的鉴定结果 | 第74-76页 |
5.2 铜石并用时代齐家文化遗址木炭遗存的鉴定结果 | 第76-79页 |
5.3 青铜时代考古遗址木炭遗存的鉴定结果 | 第79-86页 |
5.3.1 辛店文化遗址木炭遗存的鉴定结果 | 第79-81页 |
5.3.2 卡约文化遗址木炭遗存的鉴定结果 | 第81-84页 |
5.3.3 诺木洪文化遗址木炭遗存鉴定结果 | 第84-86页 |
第六章 青藏高原东北部新石器至青铜时代先民木材利用策略研究 | 第86-106页 |
6.1 青藏高原东北部不同文化先民木材利用研究分析 | 第87-93页 |
6.1.1 马家窑文化先民木材利用研究分析 | 第87-88页 |
6.1.2 宗日文化先民木材利用研究分析 | 第88-90页 |
6.1.3 齐家文化先民木材利用研究分析 | 第90-91页 |
6.1.4 辛店文化先民木材利用研究分析 | 第91页 |
6.1.5 卡约文化先民木材利用研究分析 | 第91-92页 |
6.1.6 诺木洪文化先民木材利用研究分析 | 第92-93页 |
6.1.7 小结 | 第93页 |
6.2 青藏高原东北部不同文化先民木材采集策略分析 | 第93-96页 |
6.3 青藏高原东北部不同文化先民木材利用方式分析 | 第96-100页 |
6.3.1 建筑材料 | 第97页 |
6.3.2 薪柴 | 第97-98页 |
6.3.3 木制工具 | 第98-99页 |
6.3.4 果树及其果实利用 | 第99-100页 |
6.4 青藏高原东北部与毗邻地区先民木材利用策略对比分析 | 第100-104页 |
6.4.1 c.5200-4000BP,青藏高原东北部与毗邻地区先民木材利用策略对比 | 第101-102页 |
6.4.2 c.4300-3600BP,青藏高原东北部与毗邻地区先民木材利用策略对比 | 第102-103页 |
6.4.3 c.3600-2300BP,青藏高原东北部与毗邻地区先民木材利用策略对比 | 第103-104页 |
6.4.4 小结 | 第104页 |
6.5 总结 | 第104-106页 |
第七章 青藏高原东北部新石器至青铜时代先民木材利用策略的时空变化与影响因素探讨 | 第106-123页 |
7.1 青藏高原东北部新石器-青铜时代不同阶段先民木材利用策略的空间差异 | 第106-111页 |
7.1.1 c.5200-4000 BP青藏高原东北部先民木材利用策略的空间差异 | 第107-109页 |
7.1.2 c.4000-2300 BP青藏高原东北部先民木材利用策略的空间差异 | 第109-110页 |
7.1.3 小结 | 第110-111页 |
7.2 青藏高原东北部不同海拔地区先民木材利用策略的历时性差异 | 第111-113页 |
7.2.1 新石器至青铜时代青藏高原东北部海拔2500 m以下地区先民木材利用策略的变化 | 第111-112页 |
7.2.2 新石器至青铜时代,生活在海拔2500 m以上地区先民木材利用策略的变化 | 第112-113页 |
7.2.3 小结 | 第113页 |
7.3 青藏高原东北部先民木材利用策略时空差异的影响因素探讨 | 第113-123页 |
7.3.1 自然环境空间差异对青藏高原东北部先民木材利用策略时空差异的影响 | 第114-116页 |
7.3.2 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东北部先民木材利用策略时空变化的影响 | 第116-119页 |
7.3.3 跨大陆文化交流对青藏高原东北部先民木材利用策略时空差异的影响 | 第119-120页 |
7.3.4 人类生业模式对青藏高原东北部先民木材利用策略时空差异的影响 | 第120-121页 |
7.3.5 小结 | 第121-123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3-126页 |
8.1 主要结果与结论 | 第123-124页 |
8.2 问题与展望 | 第124-126页 |
参考文献 | 第126-142页 |
附表 | 第142-146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46-148页 |
致谢 | 第1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