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7页 |
1.1 引言 | 第14-15页 |
1.2 锂离子电池概述 | 第15-17页 |
1.2.1 锂离子电池特性 | 第15-16页 |
1.2.2 锂离子电池基本原理 | 第16-17页 |
1.2.3 锂离子电池的结构组成及分类 | 第17页 |
1.3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 第17-18页 |
1.4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 第18-21页 |
1.4.1 嵌入型负极 | 第19-20页 |
1.4.2 合金化型负极 | 第20页 |
1.4.3 氧化还原型负极 | 第20-21页 |
1.5 二氧化钛负极材料研究进展 | 第21-25页 |
1.5.1 二氧化钛掺杂改性研究 | 第22-23页 |
1.5.2 二氧化钛包覆复合研究 | 第23-24页 |
1.5.3 二氧化钛形貌结构纳米化研究 | 第24-25页 |
1.6 氧空位研究进展 | 第25-26页 |
1.7 本文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26-27页 |
第二章 实验技术及表征测试方法 | 第27-30页 |
2.1 实验试剂 | 第27-28页 |
2.2 实验仪器 | 第28页 |
2.3 材料测试与表征 | 第28-29页 |
2.3.1 物相结构表征 | 第28-29页 |
2.3.2 形貌结构表征 | 第29页 |
2.4 电池装配及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29-30页 |
2.4.1 工作电极的制备 | 第29页 |
2.4.2 CR 2032电池的组装 | 第29页 |
2.4.3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29-30页 |
第三章 N_2H_4调控不同浓度氧空位TiO_(2-x)及对锂电性能影响的研究 | 第30-44页 |
3.1 引言 | 第30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0-31页 |
3.2.1 锐钛矿相TiO_2纳米片的制备 | 第30-31页 |
3.2.2 含氧空位的TiO_2的制备 | 第31页 |
3.2.3 不同氧空位浓度TiO_2的制备 | 第31页 |
3.3 结果讨论 | 第31-43页 |
3.3.1 不同氧空位浓度TiO_2的XRD分析 | 第31-32页 |
3.3.2 不同氧空位浓度TiO_2的UV-Vis分析 | 第32页 |
3.3.3 不同氧空位浓度TiO_2的FT-IR分析 | 第32-33页 |
3.3.4 不同氧空位浓度TiO_2的SEM分析 | 第33-34页 |
3.3.5 TiO_2-0%和TiO_(2-x)-1%材料的TEM分析 | 第34-35页 |
3.3.6 TiO_2-0%和TiO_(2-x)-1%材料的XPS分析 | 第35-37页 |
3.3.7 不同氧空位浓度TiO_2的EPR分析 | 第37-38页 |
3.3.8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38-43页 |
3.3.8.1 TiO_(2-x)-1%材料的CV性能分析 | 第38-39页 |
3.3.8.2 材料的充放电循环性能分析 | 第39-42页 |
3.3.8.3 材料的电化学阻抗性能分析 | 第42-4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H_2热还原制备TiO_(2-x)@RGO复合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44-58页 |
4.1 引言 | 第44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4-45页 |
4.2.1 TiO_2@RGO的制备 | 第44-45页 |
4.2.2 TiO_2@RGO-A的制备 | 第45页 |
4.2.3 TiO_2@RGO-H的制备 | 第45页 |
4.2.4 GO的制备 | 第45页 |
4.3 结果讨论 | 第45-57页 |
4.3.1 GO及TiO_2@RGO复合材料的XRD分析 | 第45-46页 |
4.3.2 GO及TiO_2@RGO复合材料的拉曼分析 | 第46-47页 |
4.3.3 TiO_2@RGO-H复合材料的TG分析 | 第47-48页 |
4.3.4 TiO_2@RGO-H复合材料的SEM分析 | 第48-49页 |
4.3.5 TiO_2@RGO-H复合材料的TEM分析 | 第49-50页 |
4.3.6 TiO_2@RGO-H复合材料的XPS分析 | 第50-51页 |
4.3.7 TiO_2@RGO-H复合材料的EPR分析 | 第51-52页 |
4.3.8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52-57页 |
4.3.8.1 复合材料的CV测试分析 | 第52-53页 |
4.3.8.2 材料的充放电性能测试分析 | 第53-56页 |
4.3.8.3 材料的电化学阻抗分析 | 第56-5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NaBH_4还原制备TiO_(2-x)纳米棒及储锂性能研究 | 第58-68页 |
5.1 引言 | 第58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58-59页 |
5.2.1 一维TiO_2纳米棒的制备 | 第58-59页 |
5.2.2 一维含氧空位TiO_2纳米棒的制备 | 第59页 |
5.3 结果讨论 | 第59-67页 |
5.3.1 不同TiO_2的XRD结果分析 | 第59页 |
5.3.2 TiO_2-R及TiO_(2-x)-R的FT-IR结果分析 | 第59-60页 |
5.3.3 TiO_2-R及TiO_(2-x)-R的UV-Vis结果分析 | 第60-61页 |
5.3.4 不同TiO_2材料的SEM及TEM分析 | 第61-62页 |
5.3.5 TiO_(2-x)-R的XPS及EPR结果分析 | 第62-63页 |
5.3.6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63-67页 |
5.3.6.1 TiO_(2-x)-R的CV性能分析 | 第63-64页 |
5.3.6.2 不同TiO_2的充放电性能分析 | 第64-66页 |
5.3.6.3 不同TiO_2的电化学阻抗性能分析 | 第66-6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8-71页 |
6.1 总结 | 第68-69页 |
6.2 论文创新点 | 第69页 |
6.3 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