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水水泥混凝土材料性能实验与渗流仿真分析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5-16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5 研究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透水水泥混凝土材料实验研究及性能检测 | 第18-30页 |
2.1 透水水泥混凝土材料实验研究 | 第18-23页 |
2.1.1 粗集料实验研究 | 第18-19页 |
2.1.2 水泥实验研究 | 第19页 |
2.1.3 外掺剂实验研究 | 第19-23页 |
2.2 透水水泥混凝土性能检测 | 第23-29页 |
2.2.1 强度检测 | 第23-24页 |
2.2.2 透水系数检测 | 第24页 |
2.2.3 孔隙率检测 | 第24-28页 |
2.2.4 冻融循环检测 | 第28-29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透水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 第30-39页 |
3.1 透水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例 | 第30-32页 |
3.2 透水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 第32-38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透水水泥混凝土强度、透水系数影响因素分析 | 第39-55页 |
4.1 水胶比对强度和透水系数的影响 | 第39-44页 |
4.1.1 水胶比对透水水泥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 第39-43页 |
4.1.2 水胶比对透水水泥混凝土透水系数的影响 | 第43-44页 |
4.2 孔隙率对强度和透水系数的影响 | 第44-46页 |
4.2.1 孔隙率对透水水泥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 第44-46页 |
4.2.2 孔隙率对透水水泥混凝土透水系数的影响 | 第46页 |
4.3 增强剂方案对强度和透水系数影响 | 第46-52页 |
4.3.1 增强剂方案对强度的影响 | 第47-50页 |
4.3.2 增强剂方案对透水系数的影响 | 第50-52页 |
4.4 透水水泥混凝土透水系数与强度的关系 | 第52-5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透水水泥混凝土抗冻性影响因素分析 | 第55-64页 |
5.1 透水水泥混凝土试冻融循环实验 | 第55-56页 |
5.2 冻融循环过程质量损失影响因素分析 | 第56-59页 |
5.2.1 水泥用量对冻融循环过程质量损失影响 | 第56页 |
5.2.2 水胶比对冻融循环过程质量损失影响 | 第56-57页 |
5.2.3 孔隙率对冻融循环过程质量损失影响 | 第57-58页 |
5.2.4 增强剂对冻融循环过程质量损失影响 | 第58-59页 |
5.3 冻融循环过程强度损失影响因素分析 | 第59-63页 |
5.3.1 水泥用量对冻融循环过程强度损失影响 | 第59-60页 |
5.3.2 水胶比对冻融循环过程强度损失影响 | 第60-61页 |
5.3.3 孔隙率对冻融循环过程强度损失影响 | 第61页 |
5.3.4 增强剂对冻融循环过程强度损失影响 | 第61-62页 |
5.3.5 强度对冻融循环过程强度损失影响 | 第62-6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六章 透水水泥混凝土渗流仿真分析 | 第64-80页 |
6.1 透水水泥混凝土多孔介质弹性模型 | 第64-65页 |
6.2 透水水泥混凝土渗流材料模型 | 第65-67页 |
6.2.1 透水系数 | 第65-66页 |
6.2.2 弹性模量 | 第66-67页 |
6.3 透水水泥混凝土渗流边界条件 | 第67-68页 |
6.4 透水水泥混凝土渗流实验 | 第68-72页 |
6.5 透水水泥混凝土渗流模型建立及仿真分析 | 第72-79页 |
6.5.1 透水水泥混凝土渗流模型建立 | 第72-73页 |
6.5.2 透水水泥混凝土渗流仿真分析 | 第73-79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0-82页 |
7.1 结论 | 第80-81页 |
7.2 展望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