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1 绪论 | 第13-32页 |
|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 1.2 国内外制导弹药的研究概况 | 第14-21页 |
| 1.3 MEMS-INS/GNSS组合导航技术研究现状 | 第21-30页 |
| 1.3.1 MEMS-INS/GNSS组合导航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1-25页 |
| 1.3.2 组合导航系统的自适应及鲁棒性滤波技术研究现状 | 第25-27页 |
| 1.3.3 组合导航系统的初始对准技术研究现状 | 第27-29页 |
| 1.3.4 制导弹药MEMS-INS/GNSS组合导航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29-30页 |
|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章节结构安排 | 第30-32页 |
| 2 制导弹药用MEMS-INS/GNSS组合导航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第32-52页 |
| 2.1 引言 | 第32页 |
| 2.2 制导弹药典型运动特性及其制导组件需求分析 | 第32-34页 |
| 2.3 组合导航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 第34-51页 |
| 2.3.1 系统基本组成结构 | 第34-37页 |
| 2.3.2 常用坐标系定义及其变换 | 第37-39页 |
| 2.3.3 制导弹药用MEMS-INS力学编排及误差分析 | 第39-46页 |
| 2.3.4 制导弹药用MEMS-INS/GNSS组合导航系统工作原理 | 第46-51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3 基于增强型强跟踪滤波技术的过程不确定抑制方法研究 | 第52-81页 |
| 3.1 引言 | 第52页 |
| 3.2 问题阐述 | 第52-53页 |
| 3.3 强跟踪容积卡尔曼滤波 | 第53-62页 |
| 3.3.1 非线性高斯滤波理论框架 | 第53-56页 |
| 3.3.2 球面-径向容积积分准则与容积卡尔曼滤波 | 第56-60页 |
| 3.3.3 新息正交原理与强跟踪容积卡尔曼滤波 | 第60-62页 |
| 3.4 增强型强跟踪容积卡尔曼滤波在组合导航系统过程不确定抑制中的应用 | 第62-71页 |
| 3.4.1 七阶球面单形-径向容积准则 | 第62-65页 |
| 3.4.2 多重次优渐消因子的确定 | 第65-68页 |
| 3.4.3 过程模型不确定性辨识 | 第68-69页 |
| 3.4.4 增强型强跟踪容积卡尔曼滤波 | 第69-71页 |
| 3.5 性能评估与分析 | 第71-80页 |
| 3.5.1 数值仿真分析 | 第71-75页 |
| 3.5.2 地面车载试验验证 | 第75-80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 4 基于自适应相关熵理论的GNSS非高斯测量噪声抑制技术研究 | 第81-100页 |
| 4.1 引言 | 第81页 |
| 4.2 问题描述 | 第81-82页 |
| 4.3 基于自适应最大相关熵准则的自适应鲁棒性滤波 | 第82-91页 |
| 4.3.1 最大相关熵准则 | 第82-83页 |
| 4.3.2 自适应鲁棒性滤波算法设计 | 第83-85页 |
| 4.3.3 自适应鲁棒性滤波算法的参数确定 | 第85-88页 |
| 4.3.4 自适应鲁棒性滤波算法优化与递推实现 | 第88-91页 |
| 4.4 性能评估及分析 | 第91-99页 |
| 4.4.1 数值仿真分析 | 第91-96页 |
| 4.4.2 地面车载试验验证 | 第96-99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99-100页 |
| 5 基于惯性系闭环反馈动态姿态估计技术的空中对准方法研究 | 第100-115页 |
| 5.1 引言 | 第100页 |
| 5.2 基于惯性系滤波的初始对准原理 | 第100-103页 |
| 5.3 基于惯性系闭环反馈动态姿态估计技术的空中对准算法设计与实现 | 第103-111页 |
| 5.3.1 定姿矢量及常值姿态阵的确定 | 第103-109页 |
| 5.3.2 制导弹药用空中对准算法设计 | 第109-111页 |
| 5.3.3 制导弹药用空中对准算法递推实现 | 第111页 |
| 5.4 性能评估与分析 | 第111-114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114-115页 |
| 6 制导弹药用MEMS-INS/GNSS组合导航系统实弹飞行试验验证 | 第115-122页 |
| 6.1 引言 | 第115页 |
| 6.2 实弹飞行试验方案 | 第115-116页 |
| 6.3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116-121页 |
| 6.4 本章小结 | 第121-122页 |
| 7 总结与展望 | 第122-125页 |
| 7.1 本文主要工作与创新 | 第122-124页 |
| 7.1.1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22-123页 |
| 7.1.2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123-124页 |
| 7.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124-125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5-135页 |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35-136页 |
| 致谢 | 第1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