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缩略语表 | 第10-13页 |
摘要 | 第13-15页 |
Abstract | 第15-16页 |
1 前言 | 第17-33页 |
1.1 hIL-6的研究背景 | 第17-25页 |
1.1.1 hIL-6的基本特性 | 第18-19页 |
1.1.2 hIL-6的生物学功能 | 第19-24页 |
1.1.3 hIL-6的临床前景 | 第24页 |
1.1.4 hIL-6的生产方式 | 第24-25页 |
1.2 基因工程药物表达系统及其基本生产过程 | 第25-29页 |
1.2.1 基因工程概述 | 第25-26页 |
1.2.2 基因工程药物表达系统 | 第26-29页 |
1.2.3 基因工程药物生产的基本过程 | 第29页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29-33页 |
1.3.1 rhIL-6序列的设计思想 | 第30-31页 |
1.3.2 选用载体和表达系统 | 第31页 |
1.3.3 建立发酵及纯化工艺 | 第31-33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3-59页 |
2.1 材料 | 第33-44页 |
2.1.1 菌株及质粒 | 第33-36页 |
2.1.2 主要试剂及耗材 | 第36-38页 |
2.1.3 主要仪器及设备 | 第38-39页 |
2.1.4 主要溶液的配制 | 第39-44页 |
2.2 方法 | 第44-59页 |
2.2.1 引物设计 | 第44页 |
2.2.2 工程菌的构建 | 第44-47页 |
2.2.3 pCold Ⅱ-rhIL-6工程菌的保藏与摇瓶小试 | 第47-48页 |
2.2.4 200 L发酵罐发酵培养 | 第48-50页 |
2.2.5 rhIL-6蛋白的纯化 | 第50-54页 |
2.2.6 rhIL-6蛋白的质量分析 | 第54-59页 |
3 结果 | 第59-79页 |
3.1 工程菌的构建 | 第59-61页 |
3.1.1 目的基因的获取 | 第59-60页 |
3.1.2 pColdⅡ-rhIL-6阳性克隆的鉴定 | 第60-61页 |
3.1.3 pColdⅡ-rhIL-6工程菌的保藏与摇瓶小试 | 第61页 |
3.2 rhIL-6的发酵培养 | 第61-63页 |
3.3 rhIL-6的下游纯化 | 第63-69页 |
3.3.1 rhIL-6融合蛋白变性与捕获 | 第63-64页 |
3.3.2 融合蛋白复性与透析 | 第64页 |
3.3.3 复性蛋白的CS层析柱捕获 | 第64-65页 |
3.3.4 复性蛋白的G25层析柱脱盐 | 第65-66页 |
3.3.5 复性蛋白的酶切 | 第66页 |
3.3.6 酶切后蛋白的CS柱-Q柱串联捕获 | 第66-67页 |
3.3.7 S-75精纯 | 第67-69页 |
3.4 rhIL-6蛋白的质量控制 | 第69-79页 |
3.4.1 rhIL-6蛋白质浓度的测定 | 第69页 |
3.4.2 rhIL-6纯度的分析 | 第69-71页 |
3.4.3 分子量测定 | 第71-72页 |
3.4.4 活性测定 | 第72-77页 |
3.4.5 rhIL-6的N端分析 | 第77-79页 |
4 讨论 | 第79-82页 |
4.1 用PCR技术制备目的基因 | 第79页 |
4.2 表达载体的选择 | 第79页 |
4.3 表达菌株的选择 | 第79-80页 |
4.4 质粒在大肠杆菌中的转化 | 第80页 |
4.5 发酵工艺设计 | 第80页 |
4.6 纯化的设计思路 | 第80-81页 |
4.7 rhIL-6的质量分析 | 第81-82页 |
5 结论 | 第82-83页 |
6 展望 | 第83-85页 |
7 参考文献 | 第85-94页 |
8 已发表论文 | 第94-95页 |
致谢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