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合同法论文

论违约方合同解除权的行使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6页
引言第9-12页
1 基本案情及问题的提出第12-16页
    1.1 典型案例第12-14页
    1.2 问题初探第14-16页
2 我国合同法对合同解除权行使的规定第16-25页
    2.1 合同解除权的法律界定第16-19页
        2.1.1 合同解除权的适用范围第16页
        2.1.2 合同解除权的行使主体第16-17页
        2.1.3 合同解除权的行使方式第17-18页
        2.1.4 合同解除权的行使期限第18-19页
    2.2 合同解除权行使的救济方式考量第19-25页
        2.2.1 打破继续履行的困境第20-22页
        2.2.2 为损害赔偿提供新路径第22-23页
        2.2.3 排除情势变更的适用第23页
        2.2.4 合同解除权行使的关键因素第23-25页
3 违约方合同解除权行使的理论基础第25-31页
    3.1 效率违约理论的概述第25-28页
        3.1.1 效率违约理论的概念第25-26页
        3.1.2 效率违约理论的理论基础第26-27页
        3.1.3 效率违约理论的价值取向第27-28页
    3.2 效率违约理论的适用第28-31页
        3.2.1 英美法系对效率违约理论的适用第28页
        3.2.2 大陆法系对效率违约理论的适用第28-29页
        3.2.3 国际规则对效率违约理论的适用第29-31页
4 违约方合同解除权行使的正当性依据第31-35页
    4.1 价值的衡平第31-32页
    4.2 与诚实信用原则的统一第32-33页
    4.3 与违约救济体系的协调第33-35页
5 违约方合同解除权行使的构成要件第35-42页
    5.1 积极要件第35-39页
        5.1.1 根本违约第35页
        5.1.2 分割商事经营或内在关联型经营第35-36页
        5.1.3 履行费用过高第36-37页
        5.1.4 履行标的是种类物第37页
        5.1.5 损害赔偿能达到“充分赔偿”的目的第37-38页
        5.1.6 违约方通过诉讼或仲裁行使合同解除权第38-39页
    5.2 消极要件第39-42页
        5.2.1 排除违约方的机会主义违约行为第39-40页
        5.2.2 违约方行使合同解除权的期限限制第40-42页
结语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5页
后记第45-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劳动者单方预告解除权研究
下一篇:墨西哥能源战略与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