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废水中低浓度铬镍的去除和铬还原过程ORP的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2-14页
    1.1 研究背景第12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2-13页
    1.3 研究内容第13-14页
第2章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4-27页
    2.1 重金属污染概况第14-16页
        2.1.1 水体重金属污染第14页
        2.1.2 土壤重金属污染第14-15页
        2.1.3 重金属在自然界的迁移和富集第15-16页
    2.2 铬污染第16-17页
        2.2.1 铬的存在形式第16页
        2.2.2 铬污染的危害第16-17页
    2.3 镍污染第17页
        2.3.1 镍污染的危害第17页
    2.4 重金属废水的常规治理方法第17-27页
        2.4.1 化学法第18-20页
        2.4.2 物化法第20-21页
        2.4.3 生物法第21-23页
        2.4.4 含铬废水的治理方法第23-25页
        2.4.5 氧化还原电位与铬的还原第25-26页
        2.4.6 含镍废水的处理方法第26-27页
第3章 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第27-37页
    3.1 车间喷漆废水的水质第27-30页
    3.2 实验装置第30-32页
        3.2.1 混凝沉淀装置第30页
        3.2.2 还原反应装置第30-31页
        3.2.3 氧化还原电位测定装置第31-32页
    3.3 实验仪器与药剂第32-33页
        3.3.1 实验仪器第32页
        3.3.2 化学试剂及材料第32-33页
    3.4 实验方法与路线第33-37页
        3.4.1 检测方法第33-35页
        3.4.2 混凝沉淀的优化第35页
        3.4.3 重金属捕集和膜工艺实验第35-36页
        3.4.4 污水的还原性实验第36页
        3.4.5 六价铬的还原和ORP的理论研究第36页
        3.4.6 工程应用的成本核算第36-37页
第4章 现有混凝工艺的优化第37-49页
    4.1 混凝pH对铬和镍去除效果的影响第37-39页
        4.1.1 混凝沉淀后铬和镍的分布情况第37-38页
        4.1.2 不同pH下浊度的去除效果第38-39页
    4.2 最佳pH条件下聚铁和PAM投加量的优化及膜过滤的影响第39-44页
        4.2.1 单独使用聚铁的混凝实验第40-42页
        4.2.2 单独使用PAM的混凝实验第42-43页
        4.2.3 最佳聚铁投加量下PAM投加量的影响第43页
        4.2.4 浊度去除效果对比第43-44页
    4.3 使用PAC和PAM的混凝实验第44-46页
        4.3.1 PAC投加量的影响第44-45页
        4.3.2 最优PAC投加量下,PAM投加量的影响第45-46页
    4.4 最优混凝条件的确定第46-47页
    4.5 本章小结第47-49页
第5章 重金属捕集剂深度除镍实验第49-52页
    5.1 重金属捕集剂投加量的影响第49-50页
    5.2 干扰金属离子的影响第50页
    5.3 本章小结第50-52页
第6章 六价铬的还原和ORP的理论研究第52-69页
    6.1 不同pH对污水还原六价铬能力的影响第52-57页
        6.1.1 不同pH下污水可还原六价铬的量第53-55页
        6.1.2 氧化还原反应进行过程中的ORP值第55-57页
    6.2 还原六价铬的理论研究第57-62页
        6.2.1 pH值和投加量对亚硫酸钠还原效果的影响第57-60页
        6.2.2 pH值和投加量对亚硫酸氢钠还原效果的影响第60-61页
        6.2.3 pH值和投加量对硫酸亚铁还原效果的影响第61-62页
    6.3 六价铬还原过程中的ORP理论研究第62-65页
        6.3.1 使用亚硫酸钠作还原剂第63-64页
        6.3.2 使用亚硫酸氢钠作还原剂第64页
        6.3.3 使用亚硫酸亚铁作还原剂第64-65页
    6.4 干扰离子对六价铬还原过程ORP的影响第65-67页
        6.4.1 硝酸根的影响第65-66页
        6.4.2 腐殖酸盐的影响第66-67页
    6.5 该企业实际废水和实验室模拟废水的对比第67页
    6.6 本章小结第67-69页
第7章 工程应用的成本核算第69-70页
    7.1 成本核算第69-70页
        7.1.1 该企业原有混凝工艺的成本第69页
        7.1.2 优化的混凝工艺成本核算第69-70页
第8章 结论第70-73页
    8.1 全文总结第70-71页
    8.2 存在问题第71-73页
致谢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辽河油田采油废水预处理技术研究
下一篇:钼基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