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3-15页 |
| 1.1 课题背景 | 第13页 |
| 1.2 课题目的及意义 | 第13页 |
| 1.3 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 第2章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5-26页 |
| 2.1 采油废水的来源和特点 | 第15-16页 |
| 2.2 采油废水的组成和危害 | 第16-17页 |
| 2.3 采油废水的预处理技术 | 第17-21页 |
| 2.3.1 化学混凝法 | 第17-18页 |
| 2.3.2 吸附法 | 第18-19页 |
| 2.3.3 电化学法 | 第19页 |
| 2.3.4 微电解技术 | 第19-21页 |
| 2.4 高级氧化法提高废水可生化性 | 第21-26页 |
| 2.4.1 Fenton氧化法 | 第21-22页 |
| 2.4.2 O_3氧化技术 | 第22-23页 |
| 2.4.3 O_3/H_2O_2氧化技术 | 第23-24页 |
| 2.4.4 UV/O_3组合过程 | 第24页 |
| 2.4.5 UV/H_2O_2组合过程 | 第24-25页 |
| 2.4.6 过硫酸盐法 | 第25-26页 |
| 第3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6-33页 |
| 3.1 实验仪器 | 第26页 |
| 3.2 实验试剂 | 第26-27页 |
| 3.3 采油废水水质 | 第27-28页 |
| 3.4 实验方法 | 第28-31页 |
| 3.4.1 O_3氧化实验 | 第28-29页 |
| 3.4.2 O_3/H_2O_2氧化实验 | 第29页 |
| 3.4.3 UV/O_3氧化实验 | 第29-30页 |
| 3.4.4 UV/H_2O_2氧化实验 | 第30页 |
| 3.4.5 热活化过硫酸盐实验 | 第30-31页 |
| 3.5 分析方法 | 第31-33页 |
| 3.5.1 pH值 | 第31页 |
| 3.5.2 化学需氧量(COD) | 第31页 |
| 3.5.3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_5) | 第31页 |
| 3.5.4 H_2O_2浓度 | 第31-33页 |
| 第4章 O_及O_3/H_2O_2氧化法处理1号水 | 第33-42页 |
| 4.1 O_3氧化处理辽河油田1号水 | 第33-37页 |
| 4.1.1 反应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33-34页 |
| 4.1.2 反应pH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34-36页 |
| 4.1.3 O_3浓度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36-37页 |
| 4.2 O_3/H_2O_2氧化处理辽河油1号水 | 第37-41页 |
| 4.2.1 反应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37-38页 |
| 4.2.2 H_2O_2投加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38-39页 |
| 4.2.3 O_3浓度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39-40页 |
| 4.2.4 反应pH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40-41页 |
| 4.3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第5章 UV/O_3及UV/H_2O_2氧化法处理2号水 | 第42-54页 |
| 5.1 UV/O_3氧化处理辽河油田2号水 | 第42-48页 |
| 5.1.1 单一O_3与UV/O_3对处理效果的对比 | 第42-43页 |
| 5.1.2 反应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43-44页 |
| 5.1.3 反应pH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44-45页 |
| 5.1.4 紫外灯功率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45-47页 |
| 5.1.5 反应温度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47-48页 |
| 5.2 UV/H_2O_2氧化处理辽河油田2号水 | 第48-53页 |
| 5.2.1 反应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48-50页 |
| 5.2.2 H_2O_2投加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50-52页 |
| 5.2.3 反应pH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52-53页 |
| 5.3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第6章 过硫酸钠氧化法处理3号水 | 第54-63页 |
| 6.1 热活化过硫酸钠处理3号水 | 第54-59页 |
| 6.1.1 反应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54-55页 |
| 6.1.2 过硫酸钠投加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55-57页 |
| 6.1.3 反应pH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57-58页 |
| 6.1.4 反应温度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58-59页 |
| 6.2 热活化过硫酸钠十二价铁催化剂处理3号水 | 第59-62页 |
| 6.2.1 反应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60页 |
| 6.2.2 反应pH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60-61页 |
| 6.2.3 二价铁的投加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61-62页 |
| 6.3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第7章 成本计算 | 第63-66页 |
| 7.1 O_3及O_3/H_2O_2氧化法成本核算 | 第63-64页 |
| 7.1.1 单一O_3氧化的成本计算 | 第63页 |
| 7.1.2 O_3/H_2O_2氧化的成本计算 | 第63-64页 |
| 7.2 UV/O_3及UV/H_2O_2氧化法成本核算 | 第64-65页 |
| 7.2.1 UV/03氧化的成本计算 | 第64页 |
| 7.2.2 UV/H_20_2氧化的成本计算 | 第64-65页 |
| 7.3 过硫酸钠氧化法成本核算 | 第65-66页 |
| 7.3.1 热活化过硫酸钠氧化法的成本计算 | 第65页 |
| 7.3.2 热活化过硫酸钠十二价铁催化剂氧化法的成本计算 | 第65-66页 |
| 第8章 总结 | 第66-68页 |
| 8.1 全文总结 | 第66-67页 |
| 8.2 存在问题 | 第67-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6页 |
|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