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文物考古论文--遗址论文

含山县凌家滩遗址保护规划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0页
    1.1 研究背景第13-14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4-15页
        1.2.1 研究目的第14页
        1.2.2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5-18页
        1.3.1 国外研究综述第15-16页
        1.3.2 国内研究综述第16-18页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8-19页
    1.5 论文组织结构第19-20页
第二章 遗址保护相关理论第20-26页
    2.1 遗址的概念第20页
    2.2 遗址的特点第20-21页
    2.3 遗址的分类第21-24页
        2.3.1 按时间序列分类第21-22页
        2.3.2 按照材料分类第22-23页
        2.3.3 按使用功能分类第23-24页
        2.3.4 按照遗存位置分类第24页
    2.4 遗址保护的基本原则第24-25页
        2.4.1 最低限度干预原则第24页
        2.4.2 真实性原则第24页
        2.4.3 完整性原则第24-25页
    2.5 遗址保护的基本方式与特点第25-26页
        2.5.1 现状保护第25页
        2.5.2 回填保护第25页
        2.5.3 展示性保护第25-26页
第三章 遗址保护案例分析第26-36页
    3.1 良渚遗址保护案例第26-29页
        3.1.1 良渚遗址概况第26-27页
        3.1.2 现状评估第27页
        3.1.3 良渚遗址保护规划第27-29页
    3.2 临涣城址保护案例第29-36页
        3.2.1 临涣城址概况第29页
        3.2.2 价值评估第29-30页
        3.2.3 现状评估第30-32页
        3.2.4 临涣城址保护规划第32-36页
第四章 凌家滩遗址历史与现状第36-50页
    4.1 凌家滩遗址概况第36-40页
        4.1.1 遗址位置和分布范围第36页
        4.1.2 遗址的自然条件第36-37页
        4.1.3 遗址群主要构成第37-40页
    4.2 凌家滩遗址的价值评估第40-42页
        4.2.1 历史价值第40-41页
        4.2.2 科学价值第41-42页
        4.2.3 艺术价值第42页
    4.3 凌家滩遗址的现状调查第42-50页
        4.3.1 遗址本体现状第42-44页
        4.3.2 场地环境现状第44-46页
        4.3.3 管理现状第46-48页
        4.3.4 存在问题第48-50页
第五章 凌家滩遗址保护规划项目实践第50-65页
    5.1 凌家滩遗址保护规划体系研究第50-52页
        5.1.1 凌家滩遗址保护规划的指导思想第50页
        5.1.2 凌家滩遗址的保护对象界定第50-51页
        5.1.3 凌家滩遗址保护规划的总体框架第51页
        5.1.4 凌家滩遗址保护规划的实施原则第51-52页
    5.2 凌家滩遗址保护措施第52-61页
        5.2.1 凌家滩遗址本体保护第52-53页
        5.2.2 凌家滩遗址环境保护第53-54页
        5.2.3 凌家滩遗址的基础设施规划第54-59页
        5.2.4 道路环境整治第59-61页
    5.3 凌家滩遗址展示利用规划研究第61-65页
        5.3.1 凌家滩遗址展示利用的目的第61页
        5.3.2 凌家滩遗址展示利用的原则第61-62页
        5.3.3 凌家滩遗址展示的功能结构第62页
        5.3.4 凌家滩遗址展示利用的内容与方式第62-65页
结语与展望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0页
附录A 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遗址环境保护整治规划第70-85页
致谢第85-86页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OCTA观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全视网膜光凝后黄斑区血管密度变化
下一篇:智慧养老服务需求分析及设计研究--以C社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