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3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3-20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3-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2 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1.2.1 红树林空间制图进展 | 第14-15页 |
1.2.2 红树林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1.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7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17-20页 |
第2章 我国东南沿海红树林遥感解译与分析 | 第20-32页 |
2.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0-21页 |
2.1.1 研究区域选择 | 第20页 |
2.1.2 自然条件概况 | 第20-21页 |
2.1.3 围填海概况 | 第21页 |
2.2 红树林空间解译及现场验证 | 第21-31页 |
2.2.1 红树林信息提取 | 第22-26页 |
2.2.2 红树林解译结果验证 | 第26-31页 |
2.3 红树林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 第31-32页 |
第3章 围填海胁迫下红树林压力格局解译与分析 | 第32-42页 |
3.1 压力因子识别 | 第32-39页 |
3.1.1 围垦压力因子 | 第33-36页 |
3.1.2 养殖污染压力因子 | 第36-37页 |
3.1.3 淹水胁迫压力因子 | 第37-39页 |
3.2 压力因子空间信息提取 | 第39-40页 |
3.2.1 数据来源 | 第39-40页 |
3.2.2 数据处理 | 第40页 |
3.3 压力因子空间特征解析 | 第40-42页 |
第4章 围填海胁迫下红树林脆弱性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及赋值 | 第42-65页 |
4.1 脆弱性基本概念界定 | 第42页 |
4.2 脆弱性评估框架与具体指标体系构建及赋值 | 第42-54页 |
4.2.1 暴露度指标选取与赋值 | 第42-48页 |
4.2.2 敏感度指标选取与赋值 | 第48-49页 |
4.2.3 恢复力指标选取与赋值 | 第49-54页 |
4.3 脆弱性评估与模型运行 | 第54-65页 |
第5章 红树林脆弱性空间分布 | 第65-79页 |
5.1 全国红树林脆弱性整体分析 | 第65-72页 |
5.2 红树林脆弱性重点区域分析 | 第72-76页 |
5.2.1 广东深圳湾 | 第72-73页 |
5.2.2 海南东寨港 | 第73-75页 |
5.2.3 广西山口 | 第75-76页 |
5.3 福建闽三角红树林脆弱性分析 | 第76-79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9-84页 |
6.1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79-82页 |
6.1.1 主要结论 | 第79-80页 |
6.1.2 政策建议 | 第80-82页 |
6.2 本文创新点 | 第82页 |
6.3 不足与展望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5页 |
致谢 | 第95-97页 |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经历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