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文中所用缩略符号 | 第13-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24页 |
1.1 阿魏酸酯酶 | 第14-19页 |
1.1.1 阿魏酸酯酶与阿魏酸简介 | 第14页 |
1.1.2 阿魏酸酯酶的来源 | 第14-16页 |
1.1.2.1 微生物阿魏酸酯酶 | 第15页 |
1.1.2.2 植物阿魏酸酯酶 | 第15-16页 |
1.1.3 阿魏酸酯酶的分类 | 第16页 |
1.1.4 阿魏酸酯酶的结构和催化机理 | 第16-17页 |
1.1.5 阿魏酸酯酶的应用 | 第17-19页 |
1.1.5.1 释放阿魏酸 | 第17-18页 |
1.1.5.2 生物合成 | 第18页 |
1.1.5.3 造纸工业 | 第18页 |
1.1.5.4 能源工业 | 第18页 |
1.1.5.5 饲料工业 | 第18-19页 |
1.2 青贮及青贮添加剂 | 第19-22页 |
1.2.1 青贮简介 | 第19页 |
1.2.2 青贮添加剂 | 第19页 |
1.2.3 青贮添加剂的目的 | 第19页 |
1.2.4 青贮添加剂的分类 | 第19-20页 |
1.2.5 青贮添加剂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1.2.5.1 乳酸菌作为青贮添加剂的研究概况 | 第20页 |
1.2.5.2 纤维素酶作为青贮添加剂的研究概况 | 第20页 |
1.2.5.3 糖蜜等糖类物质作为青贮添加剂的研究概况 | 第20-21页 |
1.2.5.4 甲酸等有机酸作为青贮添加剂的研究概况 | 第21-22页 |
1.3 本研究的背景、内容、目的与意义 | 第22-24页 |
1.3.1 研究背景 | 第22-23页 |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3页 |
1.3.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3-24页 |
第二章 产阿魏酸酯酶乳酸菌的筛选及鉴定 | 第24-35页 |
2.1 引言 | 第24页 |
2.2 试验材料和仪器 | 第24-26页 |
2.2.1 试验材料 | 第24页 |
2.2.1.1 菌株 | 第24页 |
2.2.1.2 培养基 | 第24页 |
2.2.2 试验试剂 | 第24-26页 |
2.2.3 试验仪器 | 第26页 |
2.3 试验方法 | 第26-29页 |
2.3.1 产阿魏酸酯酶乳酸菌的筛选 | 第26页 |
2.3.2 阿魏酸酯酶粗酶液酶活测定 | 第26-27页 |
2.3.2.1 FAE粗酶液的制备 | 第26-27页 |
2.3.2.2 阿魏酸标准曲线的测定 | 第27页 |
2.3.2.3 酶活的测定 | 第27页 |
2.3.3 产阿魏酸酯酶乳酸菌的鉴定 | 第27-29页 |
2.3.3.1 扫描电镜观察菌体形态 | 第27页 |
2.3.3.2 细菌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27页 |
2.3.3.3 PCR扩增细菌 16S rRNA基因序列 | 第27-28页 |
2.3.3.4 PCR产物电泳验证 | 第28页 |
2.3.3.5 DNA序列测定 | 第28页 |
2.3.3.6 序列比对 | 第28页 |
2.3.3.7 系统发育树构建 | 第28页 |
2.3.3.8 特异性引物鉴定 | 第28-29页 |
2.4 结果与分析 | 第29-34页 |
2.4.1 产阿魏酸酯酶菌株的筛选结果 | 第29-30页 |
2.4.1.1 平板透明圈筛选结果 | 第29-30页 |
2.4.1.2 牛津杯透明圈筛选结果 | 第30页 |
2.4.2 阿魏酸酯酶粗酶液的酶活测定 | 第30-32页 |
2.4.2.1 阿魏酸的标准曲线 | 第30-31页 |
2.4.2.2 阿魏酸酯酶酶活的测定 | 第31-32页 |
2.4.3 产阿魏酸酯酶乳酸菌的鉴定 | 第32-34页 |
2.4.3.1 乳酸菌的扫描电镜图 | 第32页 |
2.4.3.2 乳酸菌的序列比对结果 | 第32页 |
2.4.3.3 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 第32-33页 |
2.4.3.4 特异性引物PCR鉴定 | 第33-34页 |
2.5 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阿魏酸酯酶粗酶液酶学特性及产阿魏酸酯酶乳酸菌理化特性研究 | 第35-49页 |
3.1 引言 | 第35页 |
3.2 试验材料和仪器 | 第35-36页 |
3.2.1 试验材料 | 第35页 |
3.2.1.1 菌株 | 第35页 |
3.2.2 试验试剂 | 第35-36页 |
3.2.3 试验仪器 | 第36页 |
3.3 试验方法 | 第36-38页 |
3.3.1 阿魏酸酯酶粗酶液的制备 | 第36页 |
3.3.2 阿魏酸酯酶粗酶液酶活的测定 | 第36页 |
3.3.3 去淀粉麦麸(DSWB)的制作[115,116] | 第36页 |
3.3.4 阿魏酸酯酶粗酶液的酶学性质分析 | 第36-37页 |
3.3.4.1 碳源对产阿魏酸酯酶的影响 | 第36-37页 |
3.3.4.2 不同底物对阿魏酸酯酶酶活的影响 | 第37页 |
3.3.4.3 最适pH及pH稳定性 | 第37页 |
3.3.4.4 最适温度及温度稳定性 | 第37页 |
3.3.5 产FAE的乳酸菌菌理化性质研究 | 第37-38页 |
3.3.5.1 糖发酵、精氨酸产氨、硝酸盐还原和葡萄糖产气 | 第37页 |
3.3.5.2 不同温度条件下菌株生长特性 | 第37-38页 |
3.3.5.3 不同pH条件下菌株生长特性 | 第38页 |
3.3.5.4 菌株的耐盐特性 | 第38页 |
3.4 结果与分析 | 第38-46页 |
3.4.1 阿魏酸酯酶粗酶液酶学性质的研究 | 第38-44页 |
3.4.1.1 碳源对乳酸菌产阿魏酸酯酶的影响 | 第38页 |
3.4.1.2 不同底物对阿魏酸酯酶酶活的影响 | 第38-39页 |
3.4.1.3 阿魏酸酯酶最适反应pH及pH稳定性 | 第39-44页 |
3.4.2 乳酸菌的理化特性研究 | 第44-46页 |
3.5 讨论 | 第46-47页 |
3.6 小结 | 第47-49页 |
第四章 产FAE菌株在苜蓿青贮中的应用研究 | 第49-59页 |
4.1 引言 | 第49页 |
4.2 试验材料和器材 | 第49-50页 |
4.2.1 试验材料 | 第49页 |
4.2.2 试验试剂 | 第49-50页 |
4.2.3 试验器材 | 第50页 |
4.3 试验设计 | 第50-51页 |
4.4 试验方法 | 第51-52页 |
4.4.1 化学成分测定 | 第51页 |
4.4.2 微生物计数 | 第51页 |
4.4.3 发酵品质测定 | 第51-52页 |
4.4.4 数据分析 | 第52页 |
4.5 结果与分析 | 第52-55页 |
4.5.1 青贮原料化学成分和微生物数量 | 第52-53页 |
4.5.2 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 | 第53-55页 |
4.5.3 青贮饲料的化学成分 | 第55页 |
4.6 讨论 | 第55-58页 |
4.7 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主要结论及展望 | 第59-60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59页 |
5.2 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9页 |
附录 | 第69-73页 |
研究成果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