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8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悬浮床加氢工艺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1.3 渣油生焦过程研究 | 第11-13页 |
1.3.1 渣油相分离生焦机理 | 第11-12页 |
1.3.2 渣油化学组成对生焦的贡献 | 第12-13页 |
1.4 渣油体系中沥青质结构性质的研究 | 第13-16页 |
1.4.1 沥青质的化学结构与模型 | 第13-14页 |
1.4.2 沥青质缔合结构及作用 | 第14-16页 |
1.5 沥青质与生焦能力的关系 | 第16-17页 |
1.6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沥青质对悬浮床加氢反应过程生焦状况的影响 | 第18-45页 |
2.1 引言 | 第18页 |
2.2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18-20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0-23页 |
2.3.1 沥青质的提取与反应原料的制备 | 第20-22页 |
2.3.2 加氢裂化反应及产物分离 | 第22-23页 |
2.3.3 焦炭性质分析 | 第23页 |
2.4 沥青质对悬浮床加氢反应过程中焦炭分布的影响 | 第23-35页 |
2.4.1 沥青质含量对焦炭分布的影响 | 第23-31页 |
2.4.2 不同结构沥青质对焦炭分布的影响 | 第31-35页 |
2.5 沥青质对悬浮床加氢过程中焦炭形貌的影响 | 第35-43页 |
2.5.1 沥青质含量对焦炭形貌的影响 | 第35-41页 |
2.5.2 不同结构沥青质对焦炭形貌的影响 | 第41-43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三章 沥青质缔合生焦行为的研究 | 第45-73页 |
3.1 引言 | 第45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45-48页 |
3.2.1 沥青质平均结构参数的测定 | 第45-46页 |
3.2.2 沥青质堆积结构参数的测定 | 第46-47页 |
3.2.3 沥青质聚合体尺寸的表征 | 第47页 |
3.2.4 沥青质表面性质的测定 | 第47-48页 |
3.3 悬浮床加氢生焦过程中沥青质缔合状态变化规律的研究 | 第48-54页 |
3.3.1 生焦过程中沥青质似晶缔合体的变化规律 | 第48-50页 |
3.3.2 生焦过程中沥青质聚合体尺寸的变化规律 | 第50-54页 |
3.4 不同渣油体系次生沥青质缔合状态的差异与生焦行为的关联 | 第54-58页 |
3.4.1 不同沥青质含量渣油生焦过程中次生沥青质缔合状态的差异 | 第54-56页 |
3.4.2 含不同结构沥青质的渣油生焦过程中次生沥青质缔合状态的差异 | 第56-58页 |
3.5 不同渣油体系原生沥青质的缔合状态与生焦行为的关联 | 第58-71页 |
3.5.1 原生沥青质的缔合状态对生焦的影响 | 第58页 |
3.5.2 原生沥青质化学组成与沥青质自缔合生焦的关系 | 第58-67页 |
3.5.3 原生沥青质在渣油中的配伍性与缔合生焦的关系 | 第67-7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结论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