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9页 |
1.1 引言 | 第12-13页 |
1.2 比率荧光探针的概述 | 第13页 |
1.2.1 比率荧光探针的定义和优点 | 第13页 |
1.2.2 发光基团分类 | 第13页 |
1.3 荧光探针的传感机理 | 第13-18页 |
1.3.1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 第13-15页 |
1.3.2 光诱导电子转移 | 第15-16页 |
1.3.3 分子内电荷转移 | 第16-17页 |
1.3.4 化学键能量转移 | 第17-18页 |
1.4 比率荧光探针的构建 | 第18-23页 |
1.4.1 无机纳米材料简介及构建比率荧光探针 | 第18-21页 |
1.4.2 有机纳米材料构建比率荧光探针 | 第21-22页 |
1.4.3. 无机纳米材料与有机纳米材料共建比率荧光探针 | 第22-23页 |
1.5 基于量子点的比率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 | 第23-28页 |
1.6 课题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28-29页 |
第二章 试剂、仪器及测试方法 | 第29-33页 |
2.1 实验试剂 | 第29-30页 |
2.2 实验仪器 | 第30-31页 |
2.3 测试方法 | 第31-33页 |
2.3.1 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 | 第31页 |
2.3.2 X射线光电子能谱 | 第31页 |
2.3.3 荧光光谱分析 | 第31-32页 |
2.3.4 紫外光谱分析 | 第32-33页 |
第三章 高灵敏的比率型荧光探针CdSe@SiO_2@CdTe用于抗坏血酸的检测 | 第33-47页 |
3.1 前言 | 第33-34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4-36页 |
3.2.1 GSH修饰的红色荧光CdTe QDs的合成 | 第34-35页 |
3.2.2 双稳定剂修饰的CdSe QDs的合成 | 第35页 |
3.2.3 氨基修饰的CdTe@SiO_2纳米微球的合成 | 第35页 |
3.2.4 CdSe@SiO_2@CdTe比率探针的合成 | 第35-36页 |
3.2.5 缓冲液中AA的检测 | 第36页 |
3.2.6 果汁样品中的AA的检测 | 第36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6-45页 |
3.3.1 材料的选择 | 第36-37页 |
3.3.2 CdSe@SiO_2@CdTe双比率探针的表征 | 第37-38页 |
3.3.3 CdSe@SiO_2@CdTe比率探针的检测机理 | 第38-40页 |
3.3.4 实验条件优化 | 第40-42页 |
3.3.5 采用CdSe@SiO_2@CdTe纳米探针检测AA | 第42-43页 |
3.3.6 选择性研究 | 第43-44页 |
3.3.7 果汁样品中AA的测定 | 第44-4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四章 量子点比率探针用于蔬菜和水果的谷胱甘肽可视化检测 | 第47-61页 |
4.1 前言 | 第47-48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8-50页 |
4.2.1 NALC修饰的红色荧光CdTe QDs的合成 | 第48-49页 |
4.2.2 双稳定剂修饰的CdSe QDs的合成 | 第49页 |
4.2.3 氨基修饰的CdTe@SiO_2纳米微球的合成 | 第49页 |
4.2.4 CdSe@SiO_2@CdTe比率探针的合成 | 第49页 |
4.2.5 缓冲液中GSH的检测 | 第49页 |
4.2.6 果蔬中GSH的检测 | 第49-50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0-60页 |
4.3.1 CdSe@SiO_2@CdTe比率探针表征 | 第50-51页 |
4.3.2 CdSe@SiO_2@CdTe比率探针传感机理研究 | 第51-54页 |
4.3.3 实验条件优化 | 第54页 |
4.3.4 Hg~(2+)浓度的选择 | 第54-55页 |
4.3.5 其他影响因素 | 第55-56页 |
4.3.6 比率探针的选择性研究 | 第56-57页 |
4.3.7 CdSe@SiO_2@CdTe探针检测GSH | 第57-58页 |
4.3.8 果蔬中GSH的检测 | 第58-6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作者简历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