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频谱编码的生物组织三维显微成像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缩略词表 | 第14-16页 |
1 绪论 | 第16-38页 |
1.1 光栅分光编码简介 | 第16-17页 |
1.2 SEI功能分类 | 第17-28页 |
1.2.1 三维成像 | 第18-19页 |
1.2.2 彩色成像 | 第19-20页 |
1.2.3 内窥成像 | 第20-22页 |
1.2.4 多通道成像 | 第22-24页 |
1.2.5 快速成像 | 第24-26页 |
1.2.6 荧光成像 | 第26-28页 |
1.3 SEI应用 | 第28-35页 |
1.3.1 血细胞计数 | 第28-30页 |
1.3.2 眼底镜 | 第30-33页 |
1.3.3 病理检查 | 第33-35页 |
1.4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5-36页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36-37页 |
1.6 课题来源 | 第37-38页 |
2 频谱编码成像基本理论 | 第38-46页 |
2.1 基本原理 | 第38-39页 |
2.1.1 编码原理 | 第38页 |
2.1.2 解码原理 | 第38-39页 |
2.2 编码分辨率及视场 | 第39-41页 |
2.3 干涉法测量法 | 第41-43页 |
2.4 共焦式测量法 | 第43-4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3 基于连续光源的干涉式频谱编码成像系统研制 | 第46-61页 |
3.1 视场和分辨率计算方法 | 第46-47页 |
3.2 系统设计 | 第47-54页 |
3.2.1 光源 | 第48-50页 |
3.2.2 样品臂 | 第50-51页 |
3.2.3 光谱仪 | 第51-54页 |
3.2.4 参考臂 | 第54页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4-60页 |
3.3.1 焦距对横向分辨率的影响 | 第54-56页 |
3.3.2 入射光斑大小对横向分辨率的影响 | 第56-57页 |
3.3.3 载玻片深度成像测试 | 第57-58页 |
3.3.4 洋葱干涉成像测试 | 第58-6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4 基于反射式光栅的频谱编码共焦成像系统研制 | 第61-71页 |
4.1 反射光栅与透射式光栅 | 第61-62页 |
4.2 实验装置 | 第62-64页 |
4.2.1 样品臂 | 第63页 |
4.2.2 光谱仪 | 第63-64页 |
4.3 系统成像性能 | 第64-67页 |
4.3.1 横向分辨率 | 第64-65页 |
4.3.2 纵向分辨率 | 第65-66页 |
4.3.3 视场 | 第66-67页 |
4.4 生物组织成像结果 | 第67-7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5 平衡探测法提高信噪比 | 第71-88页 |
5.1 扫频光源探测优点 | 第71页 |
5.2 光电探测器噪声 | 第71-72页 |
5.3 系统结构 | 第72-81页 |
5.3.1 光源与光栅 | 第73-75页 |
5.3.2 探测臂设计 | 第75-78页 |
5.3.3 基于LabVIEW的软件设计 | 第78-81页 |
5.4 平衡探测法 | 第81-82页 |
5.5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82-87页 |
5.5.1 光谱 | 第82-83页 |
5.5.2 横向分辨率 | 第83-84页 |
5.5.3 生物样品成像测试 | 第84-87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6 小型准垂直侧向照明频谱编码成像系统研究 | 第88-99页 |
6.1 表皮成像小型化设计目标 | 第88-89页 |
6.2 探头设计 | 第89-91页 |
6.3 系统结构 | 第91-92页 |
6.4 成像性能测试 | 第92-94页 |
6.5 组织成像 | 第94-97页 |
6.6 讨论 | 第97-98页 |
6.7 本章小结 | 第98-99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99-101页 |
7.1 本文工作总结 | 第99-100页 |
7.2 本文创新点 | 第100页 |
7.3 研究展望 | 第100-101页 |
致谢 | 第101-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17页 |
附录 | 第117-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