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1.1.1 海关税收的涵义 | 第8页 |
1.1.2 税收征管的涵义 | 第8-9页 |
1.1.3 税收征管效率的涵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1.3.1 税收征管研究 | 第11-12页 |
1.3.2 税收征管效率的实证研究 | 第12-13页 |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3-14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5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5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15-16页 |
第2章 全国通关一体化背景下海关税收征管模式研究 | 第16-20页 |
2.1 中国海关税收重点税种的计征方式 | 第16-18页 |
2.1.1 关税的税基和税率 | 第16-17页 |
2.1.2 完税价格 | 第17页 |
2.1.3 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的计算 | 第17-18页 |
2.2 通关一体化前后海关征税模式对比分析 | 第18-20页 |
2.2.1 传统通关模式下的海关税收征管 | 第18页 |
2.2.2 区域通关一体化模式下的海关税收征管 | 第18-19页 |
2.2.3 全国通关一体化模式下的海关税收征管 | 第19页 |
2.2.4 全国通关一体化前后三阶段对比分析 | 第19-20页 |
第3章 全国通关一体化背景下海关税收征管效率评估方法选择与指标设置.. | 第20-35页 |
3.1 DEA评估方法 | 第20-26页 |
3.1.1 DEA方法概念 | 第20页 |
3.1.2 DEA模型原理 | 第20-21页 |
3.1.3 DEA的两个基本模型(CCR和 BCC)及经济含义 | 第21-26页 |
3.1.4 DEA模型优势 | 第26页 |
3.2 决策单元DMU的设置 | 第26-28页 |
3.2.1 传统税收征管模式下决策单元设置 | 第26-27页 |
3.2.2 区域通关一体化模式下决策单元设置 | 第27-28页 |
3.2.3 全国通关一体化模式下决策单元设置 | 第28页 |
3.3 海关税收征管效率评估指标的设置——排除传统指标 | 第28-31页 |
3.3.1 第一类投入指标的排除 | 第28-29页 |
3.3.2 第二类投入指标的排除 | 第29页 |
3.3.3 第三类投入指标的排除 | 第29页 |
3.3.4 第四类投入指标的排除 | 第29-31页 |
3.4 海关税收征管效率评估指标的设置——投入 | 第31-33页 |
3.4.1 监管职能对税收的指标 | 第31-32页 |
3.4.2 缉私职能对税收的指标 | 第32-33页 |
3.4.3 统计职能对税收的指标 | 第33页 |
3.5 海关税收征管效率评估指标设置——产出 | 第33页 |
3.6 投入产出指标总结 | 第33-35页 |
第4章 全国通关一体化背景下海关税收征管效率测算 | 第35-47页 |
4.1 数据采集 | 第35-39页 |
4.1.1 投入指标及其描述性统计 | 第35-38页 |
4.1.2 产出指标及其描述性统计 | 第38-39页 |
4.2 DEA基础模型测算 | 第39-42页 |
4.2.1 测算模型选择 | 第39-40页 |
4.2.2 软件运行参数设置与定义 | 第40页 |
4.2.3 软件运行结果 | 第40-42页 |
4.2.4 结论及分析 | 第42页 |
4.3 投入冗余分析 | 第42-47页 |
4.3.1 监管指标投入冗余分析 | 第43-44页 |
4.3.2 缉私指标和统计指标投入冗余分析 | 第44-47页 |
第5章 优化中国海关税收征管效率的建议 | 第47-50页 |
5.1 优化海关监管作业流程,进一步扩大税源 | 第47页 |
5.2 加强缉私部门作业精准度,堵住税收征管漏洞 | 第47-48页 |
5.3 完善关税立法体系,统一海关税收征管标准 | 第48-49页 |
5.4 提升海关税收征管工作人员业务水平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