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行政法论文

论行政解释的形式

内容摘要第8-9页
Abstracts第9-11页
引言第11-13页
第一章 行政解释的依据第13-23页
    第一节 我国现行法律解释体制第13-18页
        一、我国法律解释体制的历史沿革第13-14页
        二、我国法律解释体制的特点第14-18页
    第二节 行政解释的法律规定第18-23页
        一、1981年《决议》的授权第18-19页
        二、宪法第八十九条之规定第19-20页
        三、立法法第六十五条之规定第20-23页
第二章 行政解释的主体与对象第23-29页
    第一节 国务院及其主管部门行使行政解释权第23-25页
        一、行政解释主体的学术争议第23-24页
        二、国务院及其主管部门是行政解释的唯一主体第24-25页
    第二节 法律文本的行政解释第25-29页
        一、行政解释的对象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第25-26页
        二、行政解释是对法律文本的解释第26-28页
        三、行政解释的对象是与履行行政职能相关的法律文本第28-29页
第三章 抽象行政解释第29-41页
    第一节 行政解释的两种形式第29-30页
        一、抽象行政解释的含义第29页
        二、具体行政解释的含义第29-30页
    第二节 立法性行政解释第30-38页
        一、抽象行政解释包括解释性行政立法第30-31页
        二、抽象行政解释的表达:实施细则、条例和办法第31-37页
        三、行政法规的附带解释第37-38页
        四、立法性抽象行政解释的效力第38页
    第三节 具有行政解释性质的行政命令与指示第38-41页
        一、行政命令与指示的主体第38-39页
        二、行政命令与指示的性质和效力第39-41页
第四章 具体行政解释第41-46页
    第一节 答复性具体行政解释的主体第41-43页
        一、提请主体第41-42页
        二、答复主体第42-43页
    第二节 答复性具体行政解释的对象第43-44页
    第三节 答复性具体行政解释效力第44-46页
        一、答复性文件对具体行政行为或行政复议案件的处理具有直接拘束力第44-45页
        二、答复性文件对其他行政机关以后作出的相关行政行为具有拘束力第45-46页
结语第46-48页
参考文献第48-52页
后记第52-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网络民宿业的行政监管转型
下一篇: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定位与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