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保护管理论文--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论文--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论文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代价探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引言第12-15页
    (一)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第12-13页
        1、选题依据第12-13页
        2、研究意义第13页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第13-15页
        1、国外研究现状述评第13-14页
        2、国内研究现状述评第14-15页
    (三)研究的方法和创新点第15页
        1、研究方法第15页
        2、创新点第15页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5-20页
    (一)生态文明的界定和内涵第15-16页
    (二)代价的涵义和本质第16-18页
    (三)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第18-20页
        1、马克思恩格斯恩的生态文明理论第18-19页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生态理论第19-20页
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第20-25页
    (一)生态文明的基本特征第20-22页
        1、生态文明是以生态为本的文明形态第20-21页
        2、生态文明是以生态建设为中心的文明形态第21页
        3、生态文明是以生态公正为目标的文明形态第21-22页
        4、生态文明是与生态规律相融的文明形态第22页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第22-23页
    (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第23-25页
        1、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第24页
        2、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第24页
        3、发展生态经济第24-25页
        4、建立生态文明制度第25页
三、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代价视阈第25-33页
    (一)生态文明建设代价的基本类型第25-27页
        1、经济代价第25-26页
        2、政治代价第26页
        3、文化代价第26页
        4、生态代价第26-27页
    (二)生态文明建设代价的表现第27-29页
        1、生态系统退化第27页
        2、环境污染严重第27-28页
        3、资源约束趋紧第28页
        4、人口问题凸显第28-29页
    (三)生态文明建设代价特征分析第29-31页
        1、生态环境代价的控制难度大第29-30页
        2、生态危机代价结构复杂第30页
        3、生态环境代价产生的根源多重第30-31页
    (四)生态文明建设代价的原因第31-33页
        1、发展主体的局限性第31页
        2、实践的物质交换性第31-32页
        3、主体逐利行为的极端性第32页
        4、发展目标的复杂多样性第32-33页
四、代价论对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第33-39页
    (一)树立正确的生态代价意识第33-35页
        1、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第33-34页
        2、培养合理的生态消费观第34页
        3、树立科学的生态发展观第34-35页
    (二)优化实践活动方式第35-39页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树立科学实践理念第35-36页
        2、发展绿色科技,把握实践尺度第36-37页
        3、控制人口数量,优化实践主体第37页
        4、提升科学文化修养,构建优雅生活方式第37-39页
结语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3页
谢辞第43-44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ZH公司总装车间质量管理改进研究
下一篇:几种碳基复合纳米材料化学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