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22页 |
1.1 法夫酵母简介 | 第11页 |
1.2 类胡萝卜素 | 第11-12页 |
1.3 虾青素 | 第12-18页 |
1.3.1 虾青素的结构与性质 | 第12页 |
1.3.2 虾青素的来源 | 第12-13页 |
1.3.3 虾青素的提取与纯化 | 第13-16页 |
1.3.4 虾青素的结构鉴定 | 第16页 |
1.3.5 虾青素的稳定性研究 | 第16-17页 |
1.3.6 虾青素的安全性评估 | 第17-18页 |
1.4 高速逆流色谱 | 第18-21页 |
1.4.1 高速逆流色谱的发展 | 第18页 |
1.4.2 高速逆流色谱的工作原理 | 第18-19页 |
1.4.3 分配系数的选择 | 第19页 |
1.4.4 高速逆流色谱溶剂体系的选择 | 第19-20页 |
1.4.5 高速逆流色谱的洗脱方式 | 第20页 |
1.4.6 高速逆流色谱的分离 | 第20-21页 |
1.4.7 高速逆流色谱的优势 | 第21页 |
1.5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意义 | 第21-22页 |
第2章 法夫酵母虾青素粗提物的提取条件的优化 | 第22-31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2-25页 |
2.1.1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22-23页 |
2.1.2 试剂及药品 | 第23页 |
2.1.3 实验菌体 | 第23页 |
2.1.4 实验方法 | 第23-24页 |
2.1.5 虾青素提取量的测定方法 | 第24页 |
2.1.6 数据分析 | 第24-25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5-30页 |
2.2.1 虾青素粗提物提取的单因素实验 | 第25-29页 |
2.2.2 虾青素粗提物提取的正交实验 | 第29-30页 |
2.3 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法夫酵母虾青素的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研究 | 第31-45页 |
3.1 材料与仪器 | 第31-33页 |
3.1.1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31-32页 |
3.1.2 试剂及药品 | 第32-33页 |
3.1.3 实验菌体 | 第33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3-35页 |
3.2.1 虾青素粗提物浸膏的制备 | 第33页 |
3.2.2 虾青素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33-34页 |
3.2.3 分配系数(K值)的测定 | 第34页 |
3.2.4 两相溶剂体系的选择及样品溶液的准备 | 第34页 |
3.2.5 高速逆流色谱的分离 | 第34页 |
3.2.6 硅胶柱层析 | 第34-35页 |
3.2.7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 第35页 |
3.2.8 目标化合物虾青素的确定 | 第35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5-44页 |
3.3.1 虾青素粗提物的分析 | 第35-36页 |
3.3.2 虾青素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36-37页 |
3.3.3 两相溶剂体系的选择 | 第37-38页 |
3.3.4 高速逆流色谱的制备 | 第38-40页 |
3.3.5 目标化合物虾青素的确定 | 第40-44页 |
3.4 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法夫酵母虾青素稳定性研究及毒理学安全性评估 | 第45-55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45-47页 |
4.1.1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45-46页 |
4.1.2 试剂及药品 | 第46-47页 |
4.1.3 实验菌体 | 第47页 |
4.2 法夫酵母虾青素稳定性研究 | 第47-48页 |
4.2.1 虾青素的制备 | 第47页 |
4.2.2 光照对虾青素稳定性的影响 | 第47-48页 |
4.2.3 温度对虾青素稳定性的影响 | 第48页 |
4.2.4 pH对虾青素稳定性的影响 | 第48页 |
4.2.5 金属离子对虾青素稳定性的影响 | 第48页 |
4.2.6 山梨酸钾对虾青素稳定性的影响 | 第48页 |
4.3 虾青素粗提物毒理学安全性评估 | 第48-49页 |
4.3.1 受试物来源 | 第48页 |
4.3.2 实验动物及饲养环境 | 第48页 |
4.3.3 供试品配置 | 第48-49页 |
4.3.4 急性经口毒性实验 | 第49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49-54页 |
4.4.1 光照对虾青素稳定性的影响 | 第49-50页 |
4.4.2 温度对虾青素稳定性的影响 | 第50-51页 |
4.4.3 pH对虾青素稳定性的影响 | 第51-52页 |
4.4.4 金属离子对虾青素稳定性的影响 | 第52-53页 |
4.4.5 山梨酸钾对虾青素稳定性的影响 | 第53页 |
4.4.6 毒理学安全性评估 | 第53-54页 |
4.5 小结 | 第54-55页 |
第5章 法夫酵母其他类胡萝素的高速逆流色谱-柱层析分离研究 | 第55-68页 |
5.1 材料与仪器 | 第55-57页 |
5.1.1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55-56页 |
5.1.2 试剂及药品 | 第56-57页 |
5.1.3 实验菌体 | 第57页 |
5.2 实验方法 | 第57-58页 |
5.2.1 类胡萝卜素粗提物的制备 | 第57页 |
5.2.2 两相溶剂体系的选择及样品溶液的准备 | 第57页 |
5.2.3 高速逆流色谱的分离 | 第57页 |
5.2.4 硅胶柱层析分离 | 第57-58页 |
5.2.5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 第58页 |
5.2.6 分离化合物结构鉴定 | 第58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58-67页 |
5.3.1 类胡萝卜素粗提物的分析 | 第58-59页 |
5.3.2 高速逆流色谱的制备 | 第59-61页 |
5.3.3 柱层析分离 | 第61-65页 |
5.3.4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第65-67页 |
5.4 小结 | 第67-68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6.1 结论 | 第68页 |
6.2 展望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9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