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3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2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1.3 研究思路、方法 | 第11-13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2 相关理论依据 | 第13-18页 |
2.1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 | 第13-16页 |
2.1.1 以环境为基础的经典战略管理理论 | 第13页 |
2.1.2 以产业(市场)结构分析为基础的竞争战略理论 | 第13-15页 |
2.1.3 以资源、知识为基础的核心竞争力理论 | 第15-16页 |
2.2 企业危机管理理论 | 第16-18页 |
2.2.1 企业危机管理的系统理论 | 第16页 |
2.2.2 企业危机管理的结构理论 | 第16-18页 |
3 哈雷戴维森危机的基本案情 | 第18-25页 |
3.1 案情背景介绍 | 第18-20页 |
3.2 危机具体表现 | 第20-22页 |
3.3 危机原因分析 | 第22-25页 |
3.3.1 宏观影响因素 | 第22-23页 |
3.3.2 微观影响因素 | 第23-25页 |
4 哈雷戴维森的危机应对措施 | 第25-38页 |
4.1 基本制造策略 | 第25-29页 |
4.1.1 修复生产系统 | 第25-26页 |
4.1.2 以“持续改进”作为制造核心 | 第26页 |
4.1.3 利用生产力三要素实现平价 | 第26-29页 |
4.2 客户驱动时代的发展与营销策略 | 第29-34页 |
4.2.1 专一化市场 | 第30-31页 |
4.2.2 差异化产品 | 第31-32页 |
4.2.3 注重消费者意愿 | 第32页 |
4.2.4 竞争产品价值 | 第32-33页 |
4.2.5 辅助经销商升级 | 第33页 |
4.2.6 采取商标保护 | 第33-34页 |
4.3 财务策略 | 第34-38页 |
4.3.1 直接和贷款银行合作 | 第35-36页 |
4.3.2 管理现金流 | 第36页 |
4.3.3 市场再融资 | 第36-38页 |
5 哈雷戴维森战略执行效果分析 | 第38-43页 |
5.1 市场规模效应分析 | 第38-41页 |
5.2 品牌效应分析 | 第41-43页 |
6 哈雷戴维森给我国制造企业长远发展提供的启示 | 第43-49页 |
6.1 变革生产方式 | 第44页 |
6.2 重视企业管理,提高产品质量 | 第44-45页 |
6.3 加强品牌文化 | 第45-46页 |
6.4 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 第46-47页 |
6.5 系统学习生产方式 | 第47页 |
6.6 注重人力资本的积累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附录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