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显微镜三维测量技术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1 绪论 | 第13-31页 |
1.1 背景和意义 | 第13-17页 |
1.1.1 显微三维测量的背景 | 第13-15页 |
1.1.2 显微三维测量的意义 | 第15-17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9页 |
1.2.1 显微镜历史 | 第17-19页 |
1.2.2 体视显微镜测量方法 | 第19-24页 |
1.2.3 显微镜图像离焦问题 | 第24-26页 |
1.2.4 显微镜与计算摄像学 | 第26-29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以及结构安排 | 第29-31页 |
2 基于显微成像的三维测量理论基础 | 第31-45页 |
2.1 显微光学成像原理 | 第31-35页 |
2.1.1 光学成像模型 | 第31-33页 |
2.1.2 显微视觉系统 | 第33-35页 |
2.1.3 显微视觉系统的特点 | 第35页 |
2.2 显微成像的几何模型 | 第35-40页 |
2.2.1 中央投射模型 | 第35-38页 |
2.2.2 图像的几何变形 | 第38-40页 |
2.2.3 基于显微成像特性的简化模型 | 第40页 |
2.3 双目立体视觉测量 | 第40-44页 |
2.3.1 无约束立体测量方法 | 第40-41页 |
2.3.2 基于极线校正的方法 | 第41-4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3 体视显微镜三维测量 | 第45-73页 |
3.1 体视显微镜系统结构 | 第45-46页 |
3.2 基于仿射变换的体视显微镜深度估计方法 | 第46-60页 |
3.2.1 体视显微镜三维测量问题描述 | 第46-49页 |
3.2.2 深度估计理论推导 | 第49-51页 |
3.2.3 深度估计算法实现 | 第51-56页 |
3.2.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6-60页 |
3.3 体视显微镜立体测量过程 | 第60-72页 |
3.3.1 体视显微镜立体测量过程 | 第60-61页 |
3.3.2 体视显微镜图像误匹配产生原因 | 第61-62页 |
3.3.3 匹配约束条件 | 第62-65页 |
3.3.4 误匹配检测 | 第65-66页 |
3.3.5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6-7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4 显微图像清晰度与三维测量 | 第73-95页 |
4.1 引言 | 第73页 |
4.2 基于多光圈显微图像去模糊方法 | 第73-83页 |
4.2.1 显微模糊成像原理 | 第73-74页 |
4.2.2 图像复原算法 | 第74-77页 |
4.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77-83页 |
4.3 基于聚焦测度的显微图像三维深度估计方法 | 第83-94页 |
4.3.1 基于聚焦测度的深度估计原理 | 第83-85页 |
4.3.2 图像清晰度评价算法 | 第85-86页 |
4.3.3 图像模糊度与深度之间的关系仿真 | 第86-87页 |
4.3.4 基于聚焦测度的深度估计方法 | 第87-89页 |
4.3.5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89-9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94-95页 |
5 计算显微三维测量技术 | 第95-121页 |
5.1 基于LED点阵的计算显微成像系统 | 第95-105页 |
5.1.1 2.5D图像信息提取 | 第96-97页 |
5.1.2 高分辨率图像重建 | 第97-101页 |
5.1.3 三维信息提取 | 第101-105页 |
5.2 基于移动光阑的显微三维测量方法 | 第105-119页 |
5.2.1 系统结构 | 第105页 |
5.2.2 清晰成像面移动距离与多光圈成像偏差 | 第105-106页 |
5.2.3 图像坐标变化和空间坐标 | 第106-107页 |
5.2.4 基于移动光阑的显微三维测量方法 | 第107-109页 |
5.2.5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109-119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119-121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121-123页 |
6.1 总结 | 第121-122页 |
6.2 展望 | 第122-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123-135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135-136页 |
致谢 | 第1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