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学与热处理论文--金属腐蚀与保护、金属表面处理论文--腐蚀的控制与防护论文--金属表面防护技术论文

再制造FeNiCrAl涂层的激光重熔试验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3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页
    1.2 再制造工程的含义第11-12页
    1.3 再制造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1 再制造的国外发展状况第12-13页
        1.3.2 再制造国内发展状况第13页
    1.4 高速电弧喷涂技术及应用第13-15页
        1.4.1 高速电弧喷涂的原理第14页
        1.4.2 高速电弧喷涂技术在再制造工程中的应用第14-15页
    1.5 激光重熔技术研究第15-16页
        1.5.1 激光重熔技术的原理第15-16页
        1.5.2 激光熔覆技术的应用第16页
    1.6 热喷涂涂层激光重熔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6-20页
        1.6.1 热喷涂涂层激光重熔的国内研究进展第17-18页
        1.6.2 热喷涂涂层激光重熔的国外研究进展第18-20页
    1.7 本文研究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第20-23页
第2章 试验材料设备和方法第23-31页
    2.1 高速电弧喷涂材料设备和方法第23-24页
    2.2 激光重熔设备第24-25页
    2.3 涂层组织测试试验设备和方法第25-26页
        2.3.1 显微组织测试试样的制备第25页
        2.3.2 涂层组织测试和分析第25-26页
    2.4 涂层力学性能测试和分析第26-29页
        2.4.1 显微硬度测试第26-27页
        2.4.2 涂层摩擦磨损特性测试第27-29页
    2.5 涂层耐腐蚀性能测试第29页
    2.6 本章小结第29-31页
第3章 单道和多道激光重熔工艺参数优化第31-47页
    3.1 激光重熔设备及方法第31-32页
    3.2 单道激光重熔FeNiCrAl喷涂层的试验设计第32-33页
    3.3 单道激光重熔FeNiCrAl喷涂层的试验结果分析第33-39页
        3.3.1 单道重熔的宏观表面形貌第35-36页
        3.3.2 重熔层显微硬度分析第36-37页
        3.3.3 各影响因素对重熔层显微硬度的影响第37-38页
        3.3.4 各影响因素对重熔层合金区高度的影响第38-39页
        3.3.5 各影响因素对重熔层孔隙率的影响第39页
    3.4 单道重熔试验结果极差分析第39-40页
    3.5 多道激光重熔FeNiCrAl喷涂层试验研究第40-45页
        3.5.1 激光重熔FeNiCrAl涂层的多道搭接步距研究第40-41页
        3.5.2 两道激光重熔FeNiCrAl喷涂层第41-42页
        3.5.3 不同搭接步距下重熔层的显微硬度与组织分析第42-44页
        3.5.4 多道激光重熔FeNiCrAl涂层第44-45页
    3.6 本章小结第45-47页
第4章 激光重熔FeNiCrAl涂层的显微组织分析第47-59页
    4.1 高速电弧喷涂层的显微组织分析第47-48页
    4.2 激光重熔层的显微组织分析第48-56页
        4.2.1 单道激光重熔层的显微组织分析第48-53页
        4.2.2 单道激光重熔结合界面元素分布分析第53页
        4.2.3 多道激光重熔层显微组织分析第53-55页
        4.2.4 高速电弧喷涂层和激光重熔层元素分布分析第55-56页
    4.3 激光重熔层物相成分及显微硬度分析第56-57页
    4.4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第5章 激光重熔FeNiCrAl涂层耐滑动摩擦磨损和耐腐蚀性能研究第59-71页
    5.1 激光重熔FeNiCrAl涂层耐滑动摩擦磨损性能研究第59-66页
        5.1.1 不同涂层和基体的滑动摩擦特性第59-61页
        5.1.2 载荷对摩擦系数的影响第61-62页
        5.1.3 载荷对磨痕形貌和磨损量的影响第62-64页
        5.1.4 涂层和基体的磨损特性分析第64-66页
    5.2 激光重熔FeNiCrAl涂层耐腐蚀性能研究第66-69页
        5.2.1 电化学腐蚀测试原理第66-67页
        5.2.2 激光重熔FeNiCrAl喷涂层耐腐蚀性能分析第67-69页
    5.3 本章小结第69-71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71-73页
    6.1 结论第71-72页
    6.2 展望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9页
致谢第79-81页
附表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铑及其合金纳米颗粒形貌控制合成
下一篇:电梯轨弹塑性变形及矫直机有限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