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引言 | 第9-12页 |
| (一)课题背景 | 第9-10页 |
| (二)参考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 (三)研究的目的 | 第11-12页 |
| 一、执行转破产程序的概述 | 第12-21页 |
| (一)执行程序的概念 | 第12-13页 |
| (二)破产程序的概念 | 第13-14页 |
| (三)执行转破产程序的概念 | 第14页 |
| (四)执行与破产程序的功能 | 第14-16页 |
| 1.执行程序的功能定位 | 第14-15页 |
| 2.破产程序的功能定位 | 第15-16页 |
| 3.执行转破产程序的功能 | 第16页 |
| (五)执行转破产程序的内容 | 第16-21页 |
| 1.启动条件 | 第17-18页 |
| 2.管辖法院 | 第18-19页 |
| 3.审查处理程序 | 第19页 |
| 4.受理程序 | 第19-20页 |
| 5.监督程序 | 第20-21页 |
| (六)执行转破产程序对传统破产程序的变革 | 第21页 |
| 二、执行转破产程序的意义 | 第21-28页 |
| (一)有效化解执行积案,不断提升司法公信力 | 第22-23页 |
| (二)保障债权公平受偿,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 第23-24页 |
| (三)合理节约司法资源,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 | 第24-25页 |
| (四)有效解决退出机制,增强企业市场竞争活力 | 第25-26页 |
| 1.发挥破产促进企业再生的作用 | 第25页 |
| 2.发挥破产倒逼企业退出市场的作用 | 第25页 |
| 3.适应经济全球化需求 | 第25-26页 |
| (五)弥补参与分配制度缺陷,实现全部债权公平清偿 | 第26-28页 |
| 1.参与分配制度概述 | 第26页 |
| 2.参与分配制度只保护部分债权人利益 | 第26-27页 |
| 3.执行转破产程序保护全体债权人利益 | 第27-28页 |
| 三、我国执行转破产程序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 第28-35页 |
| (一)当事人申请执行转破产程序意愿欠缺 | 第28-30页 |
| 1.债权人申请执行转破产程序意愿不强 | 第28-29页 |
| 2.债务人申请执行转破产程序意愿不强 | 第29-30页 |
| (二)“半职权主义”的启动模式未达立法目的 | 第30页 |
| (三)执行转破产程序保障机制不完善 | 第30-32页 |
| 1.破产管理费用难以解决 | 第30-31页 |
| 2.破产审判激励机制缺乏 | 第31页 |
| 3.破产审判专业化建设滞后 | 第31-32页 |
| (四)执行转破产程序的衔接机制不完善 | 第32-33页 |
| 1.执行法院义务不够具体 | 第32页 |
| 2.破产审判庭权力不足 | 第32-33页 |
| 3.监督形式过于单一 | 第33页 |
| 4.释明义务不够明确 | 第33页 |
| (五)部门利益冲突及协调机制欠缺 | 第33-35页 |
| 1.部门利益存在冲突 | 第33-34页 |
| 2.沟通协调机制欠缺 | 第34-35页 |
| 四、国外以及我国台湾地区执行转破产程序对我国的启示 | 第35-41页 |
| (一)国外执行转破产程序简述 | 第35-39页 |
| 1.美国破产法相关规定 | 第35-36页 |
| 2.德国破产法相关规定 | 第36-37页 |
| 3.日本破产法相关规定 | 第37-38页 |
| 4.法国破产法相关规定 | 第38-39页 |
| (二)我国台湾地区破产法相关规定 | 第39-40页 |
| (三)对我国执行转破产程序的启示 | 第40-41页 |
| 五、完善对执行转破产程序的建议 | 第41-49页 |
| (一)强化当事人启动执行转破产程序的意愿 | 第41-42页 |
| 1.强化债权人申请执行转破产程序的意愿 | 第41页 |
| 2.强化债务人申请执行转破产程序的意愿 | 第41-42页 |
| (二)建立职权化执行转破产程序 | 第42-45页 |
| 1.关于适用主体的规定 | 第44页 |
| 2.设立听证程序 | 第44页 |
| 3.设立追责程序 | 第44-45页 |
| (三)健全和完善执行转破产程序的保障机制 | 第45-46页 |
| 1.简化破产案件的审理程序 | 第45页 |
| 2.建立破产费用专项基金制度 | 第45-46页 |
| 3.建立专业化法官队伍和科学的考评机制 | 第46页 |
| (四)进一步完善执行转破产程序衔接机制 | 第46-47页 |
| 1.强化执行法院的义务 | 第46页 |
| 2.强化破产审判庭职权 | 第46-47页 |
| 3.完善审判监督机制 | 第47页 |
| 4.完善释明义务 | 第47页 |
| (五)建立执行转破产程序府院联动机制 | 第47-49页 |
| 结语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 一、期刊报纸类 | 第50页 |
| 二、学位论文 | 第50-51页 |
| 三、著作类 | 第51-52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52-53页 |
| 致谢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