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3-4页 |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 第13-20页 |
1 栎属植物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1.1 种质资源 | 第13页 |
1.2 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3 引种概述 | 第14-15页 |
2 考来木属植物研究综述 | 第15页 |
2.1 生物学特性 | 第15页 |
2.2 引种必要性 | 第15页 |
3 岩白菜属植物研究综述 | 第15-18页 |
3.1 种质资源概况 | 第15-16页 |
3.2 商业用途广泛 | 第16-17页 |
3.3 市场需求统计 | 第17-18页 |
3.4 制约发展因素 | 第18页 |
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8-19页 |
本研究总的技术路线如下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栎类选优和无性繁殖技术研究 | 第20-49页 |
1 选优 | 第21-26页 |
1.1 材料与方法 | 第21-22页 |
1.1.1 材料 | 第21页 |
1.1.2 方法 | 第21-22页 |
1.2 数据分析 | 第22页 |
1.3 结果与分析 | 第22-26页 |
1.3.1 表型调查结果 | 第22-25页 |
1.3.2 生理物质含量测定结果 | 第25-26页 |
1.4 确定优良单株 | 第26页 |
2 无性繁殖 | 第26-49页 |
2.1 扦插、嫁接 | 第27-30页 |
2.1.1 材料与方法 | 第27-28页 |
2.1.2 结果与分析 | 第28-30页 |
2.2 离体培养 | 第30-40页 |
2.2.1 以芽繁芽 | 第30-36页 |
2.2.2 体胚发生 | 第36-40页 |
2.3 不同外植体总酚含量与相关酶活性测定 | 第40-44页 |
2.3.1 材料与方法 | 第40-41页 |
2.3.2 数据分析 | 第41页 |
2.3.3 结果与分析 | 第41-44页 |
2.4 组织结构观察 | 第44页 |
2.4.1 材料 | 第44页 |
2.4.2 方法 | 第44页 |
2.4.3 结果与分析 | 第44页 |
2.5 结论与讨论 | 第44-49页 |
2.5.1 扦插嫁接 | 第44页 |
2.5.2 离体培养 | 第44-45页 |
2.5.3 体胚诱导 | 第45-47页 |
2.5.4 褐变分析 | 第47页 |
2.5.5 单宁特殊 | 第47-48页 |
2.5.6 组织结构 | 第48页 |
2.5.7 繁殖策略 | 第48-49页 |
第三章 考来木属选优、规模化繁殖及经济效益分析 | 第49-65页 |
1 选优 | 第49-55页 |
1.1 材料与方法 | 第49-50页 |
1.1.1 材料 | 第49-50页 |
1.1.2 方法 | 第50页 |
1.2 结果与分析 | 第50-53页 |
1.2.1 淹水对质膜透性的影响 | 第50页 |
1.2.2 淹水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50-51页 |
1.2.3 淹水对可溶性蛋白的影响 | 第51页 |
1.2.4 淹水对SOD活性的影响 | 第51-52页 |
1.2.5 淹水对脯氨酸的影响 | 第52-53页 |
1.2.6 生理指标的相关性 | 第53页 |
1.3 结论与讨论 | 第53-55页 |
1.3.1 淹水对考来木生理指标的影响 | 第53-54页 |
1.3.2 不同淹水强度对考来木的影响 | 第54页 |
1.3.3 确定优良品种 | 第54-55页 |
2 离体培养 | 第55-57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55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55-57页 |
2.2.1 无菌苗的获得 | 第55页 |
2.2.2 增殖培养 | 第55-56页 |
2.2.3 生根培养 | 第56页 |
2.2.4 组培苗移栽 | 第56-57页 |
3 经济效益分析 | 第57-63页 |
3.1 成本构成 | 第57-58页 |
3.2 产量推算 | 第58-59页 |
3.3 成本核算 | 第59-62页 |
3.3.1 室内育苗成本 | 第59-60页 |
3.3.2 管理人员成本 | 第60页 |
3.3.3 基建设备折旧费用 | 第60页 |
3.3.4 温室育苗成本 | 第60页 |
3.3.5 其它 | 第60-62页 |
3.4 效益分析 | 第62-63页 |
4 结论与讨论 | 第63-65页 |
第四章 岩白菜属选优、规模化繁殖和应用 | 第65-115页 |
1 选优 | 第66-86页 |
1.1 资源收集 | 第66页 |
1.1.1 收集目标 | 第66页 |
1.1.2 收集方法 | 第66页 |
1.1.3 收集结果 | 第66页 |
1.2 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 | 第66-74页 |
1.2.1 材料与方法 | 第66-69页 |
1.2.2 数据统计 | 第69页 |
1.2.3 结果与分析 | 第69-74页 |
1.3 栽培基质和生物菌剂筛选 | 第74-77页 |
1.3.1 材料 | 第74页 |
1.3.2 方法 | 第74-75页 |
1.3.3 结果与分析 | 第75-77页 |
1.4 优良种的筛选 | 第77-86页 |
1.4.1 盆栽种筛选 | 第77页 |
1.4.2 绿化种筛选 | 第77-78页 |
1.4.3 药材种筛选 | 第78-79页 |
1.4.4 筛选结果 | 第79-86页 |
2 确定规模化繁殖材料 | 第86-87页 |
3 无性繁殖 | 第87-103页 |
3.1 离体培养及遗传稳定性分析 | 第87-96页 |
3.1.1 材料与方法 | 第87-88页 |
3.1.2 数据统计 | 第88页 |
3.1.3 结果与分析 | 第88-96页 |
3.2 愈伤组织途径 | 第96-98页 |
3.2.1 材料与方法 | 第96页 |
3.2.2 结果与分析 | 第96-98页 |
3.3 分株与根茎扦插 | 第98-103页 |
3.3.1 试验地条件 | 第99页 |
3.3.2 材料与方法 | 第99页 |
3.3.3 数据统计 | 第99页 |
3.3.4 结果与分析 | 第99-103页 |
3.4 病虫害调查防治 | 第103页 |
4 示范应用 | 第103-110页 |
4.1 应用形式 | 第103-104页 |
4.2 应用情况 | 第104-110页 |
4.2.1 长三角示范应用 | 第104-106页 |
4.2.2 其它省份示范应用 | 第106-108页 |
4.2.3 最佳种植地情况 | 第108-110页 |
5 结论与讨论 | 第110-115页 |
5.1 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 | 第110-111页 |
5.1.1 ISSR在岩白菜属植物遗传多样性分析中的应用 | 第110页 |
5.1.2 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110-111页 |
5.1.3 亲缘关系分析 | 第111页 |
5.2 离体培养 | 第111-112页 |
5.3 规模化繁殖 | 第112页 |
5.4 遗传稳定性检测 | 第112页 |
5.5 体胚诱导 | 第112页 |
5.6 分株和扦插繁殖 | 第112-113页 |
5.7 生物菌剂应用 | 第113页 |
5.8 岩白菜素测定 | 第113页 |
5.9 栽培种植 | 第113页 |
5.10 培育新品种 | 第113-11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5-118页 |
1 全文总结 | 第115-116页 |
1.1 栎类 | 第115页 |
1.2 考来木属 | 第115页 |
1.3 岩白菜属 | 第115-116页 |
2 存在问题与展望 | 第116-118页 |
2.1 栎类 | 第116页 |
2.2 考来木属 | 第116页 |
2.3 岩白菜属 | 第116-118页 |
2.3.1 种质资源收集 | 第116页 |
2.3.2 生物菌剂筛选 | 第116页 |
2.3.3 优化生产体系 | 第116-117页 |
2.3.4 岩白菜素测定 | 第117页 |
2.3.5 应用示范 | 第117-118页 |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 第118-11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9-1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137页 |
附表 | 第137-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