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新媒体传播机制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前言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1-15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1-13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 第13-15页 |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15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2.2.1 文献研究法 | 第15-16页 |
2.2.2 案例分析法 | 第16页 |
2.2.3 比较研究法 | 第16页 |
2.2.4 内容分析法 | 第16页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16-43页 |
3.1 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概述 | 第16-20页 |
3.1.1 定义 | 第16-17页 |
3.1.2 分类 | 第17页 |
3.1.3 具体案例 | 第17-20页 |
3.2 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新媒体传播要素 | 第20-34页 |
3.2.1 传播主体 | 第20-22页 |
3.2.2 传播内容 | 第22-27页 |
3.2.3 传播媒介 | 第27-32页 |
3.2.4 传播受众 | 第32-34页 |
3.3 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新媒体传播模式 | 第34-36页 |
3.3.1 新媒体传播模式分析 | 第34-35页 |
3.3.2 新媒体传播模式应用 | 第35-36页 |
3.4 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新媒体传播风险 | 第36-38页 |
3.4.1 传播主体风险 | 第36-37页 |
3.4.2 传播渠道和内容风险 | 第37-38页 |
3.4.3 传播法律和制度风险 | 第38页 |
3.5 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新媒体传播机制构建 | 第38-43页 |
3.5.1 预警期——风险预警机制 | 第39-41页 |
3.5.2 爆发期——应急处置机制 | 第41-42页 |
3.5.3 缓解期——信息引导机制 | 第42-43页 |
3.5.4 善后期——反思重建机制 | 第43页 |
4 结论与建议 | 第43-46页 |
4.1 结论 | 第43-44页 |
4.2 建议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52页 |
研究生个人简历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