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集团发展中大企业病的管控模式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和目的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1.2.1 集团管控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集团管控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3 大企业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2章 理论概述 | 第17-24页 |
2.1 企业集团组织模式 | 第17页 |
2.2 企业集团母子公司管控的机制和主要手段 | 第17-20页 |
2.2.1 国有企业集团的管控机制 | 第17-18页 |
2.2.2 企业集团母子公司管控的主要手段 | 第18-20页 |
2.3 企业集团母子公司管控模式分析 | 第20-22页 |
2.3.1 企业集团母子公司主要管控模式 | 第20-21页 |
2.3.2 企业集团母子公司主要管控模式分析 | 第21-22页 |
2.4 企业集团发展中的大企业病 | 第22-24页 |
第3章 新兴铸管创新管控模式具体实践 | 第24-46页 |
3.1 新兴铸管综述 | 第24-25页 |
3.1.1 新兴铸管公司概况 | 第24页 |
3.1.2 新兴铸管产业情况介绍 | 第24-25页 |
3.1.3 新兴铸管改革前的组织架构 | 第25页 |
3.2 新兴铸管创新管控模式提出背景及采取的措施 | 第25-41页 |
3.2.1 新兴铸管的大企业病 | 第25-27页 |
3.2.2 新兴铸管攻克大企业病的创新管控模式 | 第27-41页 |
3.3 新兴铸管创新管控模式取得的成效 | 第41-46页 |
第4章 新兴铸管创新管控模式分析 | 第46-52页 |
4.1 对新兴铸管大企业病的诊断分析 | 第46-47页 |
4.1.1 组织结构低效 | 第46页 |
4.1.2 总部管控模式模糊 | 第46页 |
4.1.3 集团功能定位不清 | 第46-47页 |
4.2 对新兴铸管创新管控模式的分析 | 第47-52页 |
4.2.1 集团管控考虑的因素 | 第47页 |
4.2.2 管控模式类型 | 第47页 |
4.2.3 新兴铸管创新管控模式遵循的原则 | 第47-49页 |
4.2.4 新兴铸管创新管控模式的内外环境 | 第49页 |
4.2.5 攻克大企业病的集团管控模式手段 | 第49-52页 |
第5章 提出新兴铸管下一步发展保障措施 | 第52-55页 |
5.1 构建集团管理平台 | 第52-53页 |
5.1.1 公司治理平台 | 第52页 |
5.1.2 财务平台 | 第52页 |
5.1.3 人力资源平台 | 第52-53页 |
5.1.4 技术平台 | 第53页 |
5.1.5 信息平台 | 第53页 |
5.2 明确集团总部核心职能 | 第53-54页 |
5.2.1 统筹管理的职能 | 第53页 |
5.2.2 资源调配的职能 | 第53页 |
5.2.3 绩效管理的职能 | 第53页 |
5.2.4 外部协作和支持服务的职能 | 第53-54页 |
5.3 加强预防子公司失控 | 第54页 |
5.4 优化核心流程 | 第54页 |
5.5 确定集团权责体系 | 第54-55页 |
第6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 第55-57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55页 |
6.2 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55页 |
6.3 论文研究展望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