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9页 |
1.2.1 普惠金融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1.2.2 小额信贷风险管理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1.2.3 Logistic模型及其在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 第17-18页 |
1.2.4 简要评述 | 第18-19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9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1.5 创新点及局限性 | 第20-21页 |
第2章 小额信贷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 第21-28页 |
2.1 普惠金融基本理论 | 第21-22页 |
2.1.1 普惠金融体系的构成 | 第21页 |
2.1.2 普惠金融的发展方式 | 第21-22页 |
2.2 金融深化理论 | 第22-23页 |
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3-24页 |
2.4 信贷风险管理理论 | 第24-27页 |
2.4.1 信贷风险管理的目标和原则 | 第24-25页 |
2.4.2 信贷风险管理程序 | 第25-27页 |
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小额信贷风险管理现状 | 第28-35页 |
3.1 小额信贷发展运营状况 | 第28-32页 |
3.1.1 我国小额信贷的发展现状 | 第28页 |
3.1.2 山东省小额信贷运营状况 | 第28-30页 |
3.1.3 小额信贷供给主体的相关法律法规 | 第30-31页 |
3.1.4 小额信贷风险的主要类型 | 第31-32页 |
3.2 我国小额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第32-34页 |
3.2.1 信贷机构自身存在的问题 | 第32-33页 |
3.2.2 信贷环境存在的问题 | 第33-34页 |
小结 | 第34-35页 |
第4章 基于Logistic模型的小额信贷风险度量 | 第35-51页 |
4.1 选取研究对象 | 第35页 |
4.2 选取样本和指标 | 第35-38页 |
4.2.1 数据来源和样本选取 | 第35-36页 |
4.2.2 指标选取 | 第36-38页 |
4.3 构建模型 | 第38-46页 |
4.3.1 因子分析 | 第38-42页 |
4.3.2 Logistic回归分析 | 第42-46页 |
4.4 模型检验与评价 | 第46-50页 |
4.4.1 模型检验 | 第46-49页 |
4.4.2 实证研究结论 | 第49-50页 |
小结 | 第50-51页 |
第5章 加强小额信贷风险管理的政策建议 | 第51-57页 |
5.1 信贷机构自身的改进 | 第51-53页 |
5.1.1 完善信用评级制度 | 第51页 |
5.1.2 健全风险分散机制 | 第51-52页 |
5.1.3 强化风险预警机制 | 第52页 |
5.1.4 完善风险补偿机制 | 第52-53页 |
5.1.5 健全内部监管机制 | 第53页 |
5.2 信贷环境的改进 | 第53-57页 |
5.2.1 政府加大财政政策扶持力度 | 第53-54页 |
5.2.2 完善小额贷款风险分担补偿机制 | 第54页 |
5.2.3 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 第54-55页 |
5.2.4 改善小额贷款法律环境 | 第55页 |
5.2.5 増强对小额信贷机构的监督管理 | 第55-5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附录 | 第63-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