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1.1 引言 | 第11-12页 |
1.1.2 传统海底管线失效原因 | 第12-13页 |
1.1.3 海底复合管线的优良特性 | 第13页 |
1.2 复合管线的概述与种类 | 第13-17页 |
1.3 海底复合管线结构 | 第17-21页 |
1.4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21-23页 |
1.4.1 国外复合管线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1.4.2 国内复合管线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复合管线结构设计分析研究 | 第25-33页 |
2.1 复合管线设计流程 | 第25-29页 |
2.1.1 功能需求 | 第25-26页 |
2.1.2 设计依据 | 第26-27页 |
2.1.3 设计准则 | 第27页 |
2.1.4 设计内容 | 第27-29页 |
2.1.5 分析校核 | 第29页 |
2.2 复合管线各功能层设计 | 第29-30页 |
2.2.1 内保护层设计 | 第29页 |
2.2.2 外保护层设计 | 第29页 |
2.2.3 中间保护层设计 | 第29页 |
2.2.4 骨架结构设计 | 第29-30页 |
2.2.5 承压铠装层设计 | 第30页 |
2.2.6 承拉铠装层设计 | 第30页 |
2.3 复合管线的其它设计 | 第30-31页 |
2.3.1 端部配件 | 第30页 |
2.3.2 疲劳分析 | 第30-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三章 复合管线外部荷载的理论计算 | 第33-39页 |
3.1 复合管线外部荷载计算公式 | 第34-36页 |
3.2 涡激震动与漩涡泄放 | 第36页 |
3.3 复合管线外载线性化 | 第36-37页 |
3.4 埕岛海域复合管线外部荷载计算 | 第37-3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钢片缠绕增强复合管线的力学性能有限元分析 | 第39-53页 |
4.1 ABAQUS有限元简介 | 第39-40页 |
4.2 复合管线的力学模型 | 第40-41页 |
4.2.1 模型参数 | 第40-41页 |
4.2.2 基本假设 | 第41页 |
4.3 内部流体的力学模型 | 第41页 |
4.4 材料的本构模型 | 第41-42页 |
4.4.1 高密度聚乙烯(HDPE)本构模型 | 第41-42页 |
4.4.2 钢片缠绕增强层的本构模型 | 第42页 |
4.5 数值模型的建立 | 第42-47页 |
4.5.1 单元的选取 | 第42-44页 |
4.5.2 复合管线的层间相互关系 | 第44页 |
4.5.3 复合管线的边界条件与外荷载 | 第44-45页 |
4.5.4 复合管线ABAQUS数值模型的建立 | 第45-47页 |
4.6 结果与分析 | 第47-52页 |
4.6.1 有限元模型的验证 | 第47-49页 |
4.6.2 复合管线计算结果分析 | 第49-52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复合管线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53-63页 |
5.1 复合管线在不同内压作用下的力学响应 | 第53-55页 |
5.2 复合管线在不同波流水动力横向荷载作用下的力学响应 | 第55-57页 |
5.3 钢片缠绕增强层厚度对复合管线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57-59页 |
5.4 承拉铠装层钢片缠绕角对复合管线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59-6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3-67页 |
6.1 结论 | 第63-64页 |
6.2 展望 | 第64-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作者简介 | 第71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