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堡凹陷高柳地区沙三段构造特征及其对沉积与成藏的控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前言 | 第10-16页 |
| 0.1 选题目的与意义 | 第10页 |
| 0.2 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0.2.1 构造-沉积研究 | 第10-12页 |
| 0.2.2 构造-成藏研究 | 第12页 |
| 0.3 研究区勘探现状 | 第12-13页 |
| 0.3.1 构造-沉积方面 | 第12-13页 |
| 0.3.2 构造-成藏方面 | 第13页 |
| 0.4 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 第13-15页 |
| 0.4.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 0.4.2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 0.5 资料基础与完成工作量 | 第15-16页 |
| 第1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6-19页 |
| 1.1 研究区地质概况 | 第16页 |
| 1.2 沉积地层特征 | 第16-19页 |
| 第2章 构造演化特征 | 第19-38页 |
| 2.1 盆地构造演化史 | 第19-20页 |
| 2.2 构造特征 | 第20-25页 |
| 2.2.1 亚构造层识别及特征 | 第20-23页 |
| 2.2.2 研究区构造演化史 | 第23-25页 |
| 2.3 断裂特征 | 第25-34页 |
| 2.3.1 断裂样式 | 第25-28页 |
| 2.3.2 断层活动速率 | 第28-30页 |
| 2.3.3 断块掀斜活动 | 第30-34页 |
| 2.4 构造古地貌 | 第34-38页 |
| 2.4.1 Es_3~5亚构造层 | 第34-35页 |
| 2.4.2 Es_3~4-Es_3~2亚构造层 | 第35-36页 |
| 2.4.3 Es_3~1亚构造层 | 第36-38页 |
| 第3章 盆地沉积响应特征 | 第38-54页 |
| 3.1 沉积相类型 | 第38-42页 |
| 3.2 沉积体系垂向演化特征 | 第42-45页 |
| 3.3 沉积体系平面演化特征 | 第45-47页 |
| 3.4 砂体展布特征 | 第47-50页 |
| 3.5 构造-沉积发育模式 | 第50-54页 |
| 第4章 构造对成藏的控制作用 | 第54-64页 |
| 4.1 已知油藏分布特征 | 第54-58页 |
| 4.2 已知油藏类型 | 第58-60页 |
| 4.3 构造对成藏的控制作用 | 第60-61页 |
| 4.4 有利圈闭发育区 | 第61-64页 |
| 结论与认识 | 第64-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 致谢 | 第69-70页 |
| 附录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