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蜀南地区及邻区晚二叠世煤系煤层气地质条件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引言第9-17页
    1.1 选题目的和研究意义第9页
    1.2 研究背景第9-13页
        1.2.1 国外煤层气勘探开发背景第10-11页
        1.2.2 国内煤层气勘探开发背景第11-13页
    1.3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第13页
    1.4 研究内容第13-14页
    1.5 研究路线和技术路线第14-15页
    1.6 主要工作量第15-16页
    1.7 主要研究成果第16-17页
第2章 蜀南地区煤层气地质背景第17-25页
    2.1 地理位置第17-18页
    2.2 地质背景第18-25页
        2.2.1 区域地层第19-21页
        2.2.2 区域构造第21-25页
第3章 蜀南地区沉积相类型与分布第25-44页
    3.1 晚二叠世煤系地层露头与钻井沉积相特征第26-38页
        3.1.1 露头沉积相特征第26-32页
        3.1.2 镜下特征第32-36页
        3.1.3 单井沉积相特征第36-38页
    3.2 晚二叠世煤系地层沉积相分布特征第38-44页
        3.2.1 连井剖面第38-40页
        3.2.2 沉积相展布第40-44页
第4章 沉积环境对煤储层的控制作用第44-60页
    4.1 沉积演化特征第44-46页
    4.2 沉积环境对煤储层厚度和展布的控制第46-50页
        4.2.1 对煤储层厚度的控制第46-47页
        4.2.2 对煤储层展布的控制第47-50页
    4.3 沉积环境对煤储层物性的控制第50-60页
        4.3.1 对煤岩组分及裂隙发育的控制第50-54页
        4.3.2 对煤体结构的控制第54-55页
        4.3.3 对煤相的控制第55-56页
        4.3.4 对灰分及硫分的控制第56-60页
第5章 煤层气储盖特征及其控气作用第60-69页
    5.1 煤层顶底板组合特征第61-63页
    5.2 煤层顶底板组合类型划分第63-64页
    5.3 储盖组合的控气作用第64-69页
第6章 煤层气含量的其他地质控制因素第69-80页
    6.1 煤层埋藏深度与含气量第69-71页
    6.2 煤层的赋存状态第71-74页
    6.3 水文地质条件第74-80页
        6.3.1 地表水系第74-75页
        6.3.2 主要含水层第75-77页
        6.3.3 主要隔水层第77页
        6.3.4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第77页
        6.3.5 水文地质条件对煤层气藏的控制作用第77-80页
结论第80-81页
致谢第81-82页
参考文献第82-86页
作者简介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南图尔盖盆地Aryskum地堑构造地层建造特征
下一篇:南堡凹陷高柳地区沙三段构造特征及其对沉积与成藏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