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及评价 | 第11-16页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本文的创新 | 第17-19页 |
第二章 企业环境绩效审计及其指标的相关理论 | 第19-30页 |
·企业环境绩效审计的含义 | 第19-21页 |
·企业环境绩效审计的目标 | 第21-24页 |
·环境审计目标的主要观点评述 | 第21-22页 |
·企业环境审计目标的确定 | 第22页 |
·企业绩效审计的目标 | 第22-23页 |
·企业环境绩效审计目标的确定 | 第23-24页 |
·企业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设计的理论依据 | 第24-26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4-25页 |
·经济外部性理论 | 第25页 |
·环境与财务双赢观 | 第25-26页 |
·生态经济学理论 | 第26页 |
·企业环境绩效审计指标体系构建现状成的因分析 | 第26-28页 |
·缺乏企业环境绩效审计的理论研究 | 第26-27页 |
·孤立了环境与企业经济的关系 | 第27页 |
·对企业环境绩效审计的审计目标定位不全面 | 第27-28页 |
·缺乏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 第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第三章 企业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的构建 | 第30-40页 |
·企业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的构建原则 | 第30-31页 |
·客观全面评价原则 | 第30页 |
·成本效益原则 | 第30页 |
·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原则 | 第30-31页 |
·动态性与静态性相统一原则 | 第31页 |
·指标的可比性原则 | 第31页 |
·生态效率指标的提出及其不足 | 第31-32页 |
·生态效率指标的含义 | 第31-32页 |
·生态效率在企业环境绩效审计评价中的不足 | 第32页 |
·生态效率比率的提出及计算方法 | 第32-36页 |
·生态效率比率指标体系的提出 | 第32-33页 |
·权重系数的确定 | 第33-35页 |
·企业各排放物的生态效率比率及企业综合生态效率比率的计算方法 | 第35-36页 |
·生态效率比率指标体系的运用及优点 | 第36-38页 |
·优点 | 第36-37页 |
·生态效率比率实现的功能 | 第37-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四章 核电企业的环境绩效审计评价分析 | 第40-46页 |
·案例背景 | 第40-41页 |
·企业生态效率综合比率的计算 | 第41-43页 |
·确定权重 | 第41-42页 |
·计算结果 | 第42-43页 |
·企业环境绩效审计的评价结论 | 第43-45页 |
·综合生态效率比率的跨行业比较评价 | 第43-44页 |
·各污染物生态效率比率的同行业比较评价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6-49页 |
·本文的研究结论 | 第46-47页 |
·有待继续研究的内容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3-54页 |
附录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