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30页 |
1.1 引言 | 第15-16页 |
1.2 多孔材料 | 第16-24页 |
1.2.1 无机多孔材料 | 第16-18页 |
1.2.2 有机多孔化合物 | 第18-24页 |
1.3 层层自组装技术应用及其新进展 | 第24-27页 |
1.3.1 层层自组装的技术应用 | 第24-26页 |
1.3.2 层层自组装技术的新进展 | 第26-27页 |
1.4 课题的提出 | 第27-30页 |
第二章 基于纳米微球自组装的多层微孔膜制备 | 第30-49页 |
2.1 引言 | 第30-31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1-35页 |
2.2.1 实验试剂 | 第31页 |
2.2.2 Poly(St-HEMA)纳米微球的制备 | 第31-32页 |
2.2.3 基于纳米微球自组装的多层膜制备 | 第32-33页 |
2.2.4 微孔膜的制备 | 第33页 |
2.2.5 样品表征与测试 | 第33-35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5-47页 |
2.3.1 纳米微球的结构与性能 | 第35-38页 |
2.3.3 微孔膜的形貌结构 | 第38-44页 |
2.3.5 微孔膜的孔性能 | 第44-46页 |
2.3.6 微孔膜的二氧化碳吸附性能 | 第46-4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三章 具有缓冲层的复合微孔膜制备 | 第49-62页 |
3.1 引言 | 第49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9-52页 |
3.2.1 实验试剂 | 第49-50页 |
3.2.2 Poly(St-HEMA)纳米微球的制备 | 第50页 |
3.2.4 带有缓冲层的复合多层膜的组装 | 第50-51页 |
3.2.5 复合微孔膜的制备 | 第51页 |
3.2.7 样品表征与测试 | 第51-52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2-61页 |
3.3.1 缓冲层的引入 | 第52-55页 |
3.3.2 带有缓冲层的复合微孔膜形貌结构 | 第55-57页 |
3.3.3 带有缓冲层的复合微孔膜孔性能 | 第57-58页 |
3.3.4 带有缓冲层的复合微孔膜二氧化碳吸附性能 | 第58-59页 |
3.3.5 带有缓冲层的复合微孔膜力学性能 | 第59-6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四章 交联型微孔膜的制备 | 第62-78页 |
4.1 引言 | 第62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2-64页 |
4.2.1 实验试剂 | 第63页 |
4.2.2 Poly(St-HEMA)纳米微球的制备 | 第63页 |
4.2.3 双键单体改性多层膜 | 第63-64页 |
4.2.4 缓冲层协同双键单体改性多层膜 | 第64页 |
4.2.5 微孔膜的制备 | 第64页 |
4.2.6 样品表征与测试 | 第64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4-77页 |
4.3.1 双键单体的引入 | 第64-67页 |
4.3.2 微孔膜的形貌结构 | 第67-70页 |
4.3.3 微孔膜孔性能 | 第70-72页 |
4.3.4 微孔膜的二氧化碳吸附性能 | 第72-74页 |
4.3.5 微孔膜的力学性能 | 第74-7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全文小结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8页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研究成果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