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论文--脑血管疾病论文--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论文--脑出血论文

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基因多态性与脑出血易感相关性及其机制研究

中文摘要第4-9页
ABSTRACT第9-14页
英文缩略词表第19-21页
第一部分 CETP基因型检测及与脑出血相关性分析第21-55页
    1 前言第21-26页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3-26页
        1.2 本研究主要内容第26页
    2 病例与材料第26-28页
        2.1 病例第26-27页
        2.2 候选SNP位点第27-28页
        2.3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28页
    3 方法第28-35页
        3.1 基本资料统计第28-31页
        3.2 标本采集第31页
        3.3 实验室指标检测第31-32页
        3.4 基因型检测第32-34页
            3.4.1 DNA提取与纯化第32页
            3.4.2 PCR扩增第32-33页
            3.4.3 电泳第33-34页
            3.4.4 纯化与测序第34页
        3.5 统计分析第34-35页
    4 结果第35-42页
        4.1 一般资料第35-36页
        4.2 两组间及不同病情等级间各SNP位点基因型分布比较第36-39页
        4.3 Logistic回归分析第39-40页
        4.4 单倍体分析第40-42页
    5 讨论第42-48页
        5.1 CETP基因多态性各位点分布频率第42-46页
        5.2 CETPI405V和D442G多态性与脑出血相关性第46-48页
    6 总结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5页
第二部分 CETP基因多态性与脑出血相关性的生物学机制研究第55-82页
    1 前言第55-60页
        1.1 脂代谢与脑出血第55-56页
        1.2 生物信息学分析第56-59页
            1.2.1 NCBI数据库第56-57页
            1.2.2 ProtParam理化性质分析第57页
            1.2.3 PSORT亚细胞定位第57页
            1.2.4 KEGGPathway信号通路分析第57-58页
            1.2.5 Smart结构域分析第58页
            1.2.6 Phyre结构建模第58页
            1.2.7 RCSBPDB蛋白结构数据库第58页
            1.2.8 3DLigandsite受体预测第58-59页
            1.2.9 Quark局部结构建模第59页
        1.3 本部分主要研究内容第59-60页
    2 材料和方法第60-63页
        2.1 血浆CETP检测第60-61页
            2.1.1 样本第60页
            2.1.2 试剂和仪器第60-61页
            2.1.3 血浆CETP检测方法第61页
        2.2 生物信息学工具及数据库资源第61-62页
        2.3 主要统计方法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第62-63页
    3 结果第63-74页
        3.1 各基因型对应CETP水平比较第63-64页
        3.2 各基因型对应血脂指标比较第64-65页
        3.3 CETP多态性与血浆水平以及血脂指标相关性分析第65-66页
        3.4 CETPI405V、D442G位点生物信息学分析第66-74页
            3.4.1 理化性质分析第66页
            3.4.2 亚细胞定位第66-67页
            3.4.3 主要功能路径分析第67页
            3.4.4 结构域分析第67-69页
            3.4.5 CETP蛋白结构分析第69-70页
            3.4.6 受体或配体分析第70-72页
            3.4.7 突变位点结构建模第72-73页
            3.4.8 小结第73-74页
    4 讨论第74-78页
    5 结论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2页
综述 CETP多态性研究进展第82-101页
    参考文献(综述)第95-101页
致谢第101-102页
个人简历第10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102页

论文共1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岛叶的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调控口面部疼痛的机制
下一篇:硫氧还蛋白-1调节环境毒性物吗啡、甲基苯丙胺诱导脑损伤的分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