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作用下的能指与所指--“文革版画”中形式与符号化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绪论 | 第10-15页 |
1 课题背景、选题意义和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2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第一章 政治作用下精神图像的能指与所指 | 第15-24页 |
·“文革版画”中能指与所指的环境 | 第15-17页 |
·“文革版画”中能指与所指的通感 | 第17-20页 |
·“文革版画”中能指与所指的投影 | 第20-21页 |
·“文革版画”中能指与所指的变身 | 第21-24页 |
第二章 “文革版画”中形式与符号化语言 | 第24-32页 |
·“文革版画”中形式与符号的提炼 | 第24-29页 |
·“文革版画”中的“样板画” | 第24-25页 |
·“文革”时代的标志(logo) | 第25-26页 |
·“文革版画”中的理想诗篇 | 第26-28页 |
·“文革版画”的标准字体 | 第28页 |
·“文革版画”的标准色彩 | 第28-29页 |
·“文革版画”中形式与符号的组合 | 第29-30页 |
·“文革版画”中形式与符号的应用 | 第30-32页 |
第三章 “文革版画”与视觉与图式的关系 | 第32-40页 |
·用格式塔理论与视知觉解读文革版画 | 第32-36页 |
·视知觉与“文革版画”的图式表现 | 第36-40页 |
·显性与隐性表达 | 第36-37页 |
·图式具有视觉的张力 | 第37-40页 |
第四章 当代视觉文化对文革图像的挪用 | 第40-48页 |
·叛逆精神——视觉要素的转换 | 第40-41页 |
·符号语言——政治波普的转变 | 第41-45页 |
·文革风格——文革情结的演化 | 第45-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4页 |
硕士研究生期间科研成果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