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馏塔顶空冷器管束冲刷—腐蚀问题研究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3-4页 |
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符号说明 | 第17-1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9-31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9-20页 |
1.2 加氢裂化分馏工艺简介 | 第20-22页 |
1.2.1 分馏工艺简介 | 第20页 |
1.2.2 分馏塔顶空冷器管束结构及布置 | 第20-22页 |
1.3 分馏塔顶空冷器失效现状与研究进展 | 第22-23页 |
1.4 冲刷腐蚀机理研究 | 第23-27页 |
1.4.1 影响冲刷腐蚀的因素 | 第23-25页 |
1.4.2 冲刷模型简介 | 第25-26页 |
1.4.3 电化学腐蚀模型简介 | 第26-27页 |
1.5 液滴-壁面碰撞模型 | 第27页 |
1.6 相际作用力与曳力系数CD的计算 | 第27-29页 |
1.7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9-31页 |
第二章 分馏塔顶空冷器工艺参数与物性参数 | 第31-37页 |
2.1 工艺参数确定 | 第31页 |
2.2 物性参数确定 | 第31-33页 |
2.2.1 状态方程选择 | 第31-32页 |
2.2.2 Aspen Plus建模 | 第32-33页 |
2.3 HTRI建模 | 第33-3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三章 分馏塔顶空冷器管束内流体流动的CFD建模 | 第37-47页 |
3.1 分馏塔顶空冷器几何模型建模 | 第37-38页 |
3.1.1 模型假设 | 第37页 |
3.1.2 几何模型建立 | 第37-38页 |
3.2 分馏塔顶空冷器数学建模 | 第38-42页 |
3.2.1 基本控制方程 | 第38-40页 |
3.2.2 湍流模型 | 第40-41页 |
3.2.3 多相流模型 | 第41-42页 |
3.3 数值求解方法及离散格式 | 第42-44页 |
3.3.1 数值求解方法 | 第43页 |
3.3.2 离散格式 | 第43-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7页 |
第四章 分馏塔顶空冷器管束的多相流模拟 | 第47-73页 |
4.1 网格划分及网格质量分析 | 第47-49页 |
4.1.1 网格划分 | 第47-48页 |
4.1.2 网格质量分析 | 第48-49页 |
4.1.3 网格无关性分析 | 第49页 |
4.2 边界条件确定 | 第49-50页 |
4.2.1 空冷器进口边界条件确定 | 第49-50页 |
4.2.2 空冷器管束壁面边界条件确定 | 第50页 |
4.2.3 边界条件类型 | 第50页 |
4.3 空冷器管束模拟结果分析 | 第50-59页 |
4.3.1 空冷器温度分布 | 第50-52页 |
4.3.2 空冷器管束流速分析 | 第52-56页 |
4.3.3 空冷器管箱内流速流线分布 | 第56-57页 |
4.3.4 空冷器湍动能分析 | 第57-59页 |
4.4 第六根管模拟结果分析 | 第59-72页 |
4.4.1 第六根管在XY平面上的模拟结果分析 | 第59-66页 |
4.4.2 第六根管在YZ平面上的模拟结果分析 | 第66-7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五章 改进空冷器管束多相流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73-95页 |
5.1 改进空冷器几何模型建立 | 第73-74页 |
5.2 空冷器管束模拟结果分析 | 第74-81页 |
5.2.1 空冷器管束温度分布 | 第74-75页 |
5.2.2 空冷器管束流速分布 | 第75-79页 |
5.2.3 空冷器管箱流速流线分布 | 第79-80页 |
5.2.4 空冷器管束湍动能分布 | 第80-81页 |
5.3 第六根管束模拟结果分析 | 第81-93页 |
5.3.1 第六根管在XY平面上的模拟结果分析 | 第81-88页 |
5.3.2 第六根管在YZ平面上的模拟结果分析 | 第88-9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3-9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5-97页 |
6.1 结论 | 第95-96页 |
6.2 展望 | 第96-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3页 |
致谢 | 第103-105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5-107页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107-109页 |
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第109-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