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3-4页 |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3页 |
1.1 文献综述和问题提出 | 第12-20页 |
1.1.1 技术美的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1.2 北宋文房四宝的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1.3 问题提出 | 第19-20页 |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21-23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21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北宋文房四宝的技术美因素 | 第23-34页 |
2.1 北宋文房四宝的主体因素 | 第23-27页 |
2.1.1 审美需要推动人的本质力量的显现 | 第23-25页 |
2.1.2 心理距离促进技术美体验的形成 | 第25-27页 |
2.2 北宋文房四宝的客体因素 | 第27-31页 |
2.2.1 材料: 北宋文房四宝的构成基础 | 第27-28页 |
2.2.2 结构: 北宋文房四宝的组合方式 | 第28-29页 |
2.2.3 形式: 北宋文房四宝的外在表现 | 第29-30页 |
2.2.4 功能: 北宋文房四宝的主导因素 | 第30-31页 |
2.3 北宋文房四宝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主客体统一 | 第31-34页 |
第三章 北宋文房四宝的技术美特征 | 第34-44页 |
3.1 北宋文房四宝的材料美 | 第34-35页 |
3.2 北宋文房四宝的结构美 | 第35-36页 |
3.3 北宋文房四宝的形式美 | 第36-39页 |
3.3.1 北宋文房四宝遵循形式美法则 | 第36-38页 |
3.3.2 北宋文房四宝的形式美风格 | 第38-39页 |
3.4 北宋文房四宝的功能美 | 第39-44页 |
3.4.1 北宋文房四宝功能美的哲学基础 | 第39-41页 |
3.4.2 北宋文房四宝功能美的体现 | 第41-44页 |
第四章 北宋文房四宝的技术美价值 | 第44-53页 |
4.1 北宋文房四宝的审美价值的基础和体现 | 第44-49页 |
4.1.1 北宋文房四宝是自然物和实践的结合体 | 第44-46页 |
4.1.2 北宋文房四宝的情感愉悦价值 | 第46-49页 |
4.2 北宋文房四宝的社会价值的基础和体现 | 第49-53页 |
4.2.1 北宋文房四宝的社会目的性 | 第49-50页 |
4.2.2 北宋文房四宝的社会文化价值 | 第50-53页 |
结语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9-60页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60-61页 |
附件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