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0页 |
1.1 概述 | 第11页 |
1.2 荧光原理 | 第11-15页 |
1.2.1 荧光的产生 | 第11-13页 |
1.2.2 荧光分子的结构 | 第13-15页 |
1.3 荧光传感机理 | 第15-19页 |
1.3.1 分子内电荷转移和扭转分子内电荷转移 | 第15-16页 |
1.3.2 光诱导电子转移 | 第16-17页 |
1.3.3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 第17-18页 |
1.3.4 聚集诱导发光 | 第18页 |
1.3.5 激发态分子内电荷转移 | 第18-19页 |
1.4 萘酰亚胺类荧光探针研究进展 | 第19-28页 |
1.4.1 基于萘酰亚胺结构的活性氧、活性氮类荧光探针 | 第19-22页 |
1.4.2 基于萘酰亚胺结构的小分子硫醇、硫化氢荧光探针 | 第22-24页 |
1.4.3 基于萘酰亚胺结构离子型荧光探针 | 第24-26页 |
1.4.4 基于萘酰亚胺结构生物大分子型荧光探针 | 第26-28页 |
1.5 本文的主要内容与创新点 | 第28-30页 |
第二章 探针的合成及表征 | 第30-37页 |
2.1 试剂与仪器 | 第30页 |
2.2 探针的合成及表征 | 第30-37页 |
2.2.1 基于萘酰亚胺荧光团的线粒体靶向甲醛探针的合成与表征 | 第30-33页 |
2.2.2 基于萘酰亚胺荧光团的内质网靶向硫化氢探针的合成与表征 | 第33-35页 |
2.2.3 基于萘酰亚胺荧光团的内质网靶向乏氧探针的合成与表征 | 第35-37页 |
第三章 基于萘酰亚胺荧光团的线粒体靶向甲醛探针的光谱性质及生物成像应用 | 第37-53页 |
3.1 引言 | 第37-38页 |
3.2 探针MT-FA的设计 | 第38-40页 |
3.3 探针MT-FA的光谱性能 | 第40-45页 |
3.3.1 实验准备与实验方法 | 第40-41页 |
3.3.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第41页 |
3.3.3 滴定实验 | 第41-42页 |
3.3.4 时间响应测试与光稳定性测试 | 第42-43页 |
3.3.5 选择性测试以及抗干扰实验 | 第43-44页 |
3.3.6 pH影响 | 第44-45页 |
3.4 探针MT-FA的机理验证 | 第45-46页 |
3.5 探针MT-FA的生物成像中的应用 | 第46-51页 |
3.5.1 实验准备 | 第46页 |
3.5.2 细胞的毒性试验 | 第46-47页 |
3.5.3 细胞成像实验 | 第47-49页 |
3.5.4 线粒体共定位成像 | 第49-50页 |
3.5.5 组织穿透成像 | 第50-51页 |
3.6 小结 | 第51-53页 |
第四章 基于萘酰亚胺荧光团的内质网靶向硫化氢探针光谱性质及生物成像应用 | 第53-67页 |
4.1 引言 | 第53-55页 |
4.2 探针ER-H_2S的设计 | 第55-56页 |
4.3 探针ER-H_2S的光谱性能 | 第56-60页 |
4.3.1 实验准备 | 第56-57页 |
4.3.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第57页 |
4.3.3 滴定实验与检出限 | 第57-58页 |
4.3.4 时间响应测试与光稳定性测试 | 第58-59页 |
4.3.5 pH实验 | 第59-60页 |
4.3.6 选择性实验 | 第60页 |
4.4 探针ER-H_2S的机理验证 | 第60-61页 |
4.5 探针ER-H_2S的生物成像应用 | 第61-66页 |
4.5.1 实验准备 | 第61页 |
4.5.2 细胞毒性实验 | 第61页 |
4.5.3 细胞成像实验 | 第61-63页 |
4.5.4 内质网共定位细胞成像实验 | 第63-64页 |
4.5.5 组织成像 | 第64-65页 |
4.5.6 斑马鱼成像 | 第65-66页 |
4.6 小结 | 第66-67页 |
第五章 基于萘酰亚胺荧光团的内质网靶向乏氧探针的光谱性质及生物成像应用 | 第67-78页 |
5.1 引言 | 第67-69页 |
5.2 探针ER-NTR的设计 | 第69页 |
5.3 探针ER-NTR的光谱性能 | 第69-74页 |
5.3.1 实验准备 | 第69-70页 |
5.3.2 紫外-可见光谱 | 第70-71页 |
5.3.3 滴定测试 | 第71-72页 |
5.3.4 时间响应测试与光稳定性测试 | 第72页 |
5.3.5 pH与温度的影响 | 第72-73页 |
5.3.6 探针的选择性实验 | 第73-74页 |
5.4 探针ER-NTR的机理验证 | 第74页 |
5.5 探针ER-NTR的生物成像应用 | 第74-77页 |
5.5.1 实验准备 | 第74-75页 |
5.5.2 细胞毒性实验 | 第75页 |
5.5.3 乏氧细胞成像实验 | 第75-76页 |
5.5.4 组织成像 | 第76-77页 |
5.6 小结 | 第77-7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附图 | 第91-102页 |
附录 | 第102-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