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固体溶质在超(亚)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符号说明第14-15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5-25页
    1.1 超(亚)临界流体第15-16页
        1.1.1 超临界流体第15-16页
        1.1.2 亚临界流体第16页
    1.2 超(亚)临界流体在聚合物领域中的应用第16-18页
        1.2.1 超(亚)临界流体技术在聚合物发泡方面的应用第16-17页
        1.2.2 超(亚)临界流体技术在聚合物接枝改性方面的应用第17页
        1.2.3 超(亚)临界流体技术在聚合物共混方面的应用第17-18页
    1.3 超(亚)临界流体技术在天然产物萃取方面的应用第18页
    1.4 超(亚)临界流体体系的相平衡研究第18-23页
        1.4.1 超(亚)临界流体相平衡的实验研究第18-19页
        1.4.2 超(亚)临界流体相平衡的理论研究第19-23页
    1.5 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以及研究思路第23-25页
第二章 实验研究第25-39页
    2.1 实验研究方法第25-35页
        2.1.1 动态法实验装置及流程第25-26页
        2.1.2 静态法实验装置及流程第26-27页
        2.1.3 实验装置的可靠性验证第27-28页
        2.1.4 稳压时间及CO_2流速的确定第28-29页
        2.1.5 分析方法第29-33页
        2.1.6 实验操作流程第33-35页
        2.1.7 注意事项第35页
    2.2 实验物系第35-37页
        2.2.1 聚苯乙烯实验的实验物系第35-36页
        2.2.2 肉桂酸实验的实验物系第36-37页
    2.3 实验内容及条件第37-38页
        2.3.1 聚苯乙烯实验内容与条件第37页
        2.3.2 肉桂酸实验内容与条件第37-38页
    2.4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第39-53页
    3.1 溶解度的计算方法第39-40页
    3.2 聚苯乙烯在超(亚)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研究第40-46页
        3.2.1 聚苯乙烯在SCCO_2中的溶解度研究第40-42页
        3.2.2 聚苯乙烯在亚临界R134a中的溶解度研究第42-45页
        3.2.3 聚苯乙烯在SCCO_2和亚临界R134a中的溶解度对比第45-46页
    3.3 肉桂酸在超(亚)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研究第46-51页
        3.3.1 肉桂酸在纯的超(亚)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研究第46-49页
        3.3.2 夹带剂对肉桂酸溶解度的影响研究第49-51页
    3.4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四章 溶解度数据的半经验关联第53-73页
    4.1 半经验模型及其关联结果第53-67页
        4.1.1 Chrastil模型及其关联结果第53-54页
        4.1.2 A-L模型及其关联结果第54-55页
        4.1.3 K-J模型及其关联结果第55-60页
        4.1.4 S-S模型及其关联结果第60-61页
        4.1.5 M-S-T模型及其关联结果第61-63页
        4.1.6 Bartle模型及其关联结果第63-64页
        4.1.7 Gonzalez模型及其关联结果第64页
        4.1.8 Sovova模型及其关联结果第64-65页
        4.1.9 Tang模型及其关联结果第65-66页
        4.1.10 Sauceau模型及其关联结果第66-67页
    4.2 模型关联结果对比第67-71页
        4.2.1 聚苯乙烯的模型关联结果对比第67-69页
        4.2.2 肉桂酸的模型关联结果对比第69-71页
    4.3 本章小结第71-73页
第五章 超(亚)临界流体相平衡新模型的建立及验证第73-83页
    5.1 新模型的建立第73-75页
    5.2 新模型验证本文的溶解度数据第75-76页
    5.3 新模型验证文献中的溶解度数据第76-81页
    5.4 本章小结第81-83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83-85页
    6.1 结论第83-84页
    6.2 展望第84-85页
参考文献第85-91页
致谢第91-93页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3-95页
作者及导师简介第95-97页
附表第97-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生物形态的气泡驱动微米马达的制备及应用
下一篇:基于萘酰亚胺结构的新型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成像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