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化学论文

三桠苦茎的质量标准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引言第12-13页
研究思路、立项依据与目的意义第13-14页
第一章 三桠苦的研究现状第14-23页
    第一节 三桠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21页
        1.1 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第14-17页
        1.2 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第17-18页
        1.3 含量测定研究进展第18-19页
        1.4 质量研究进展第19页
        1.5 本实验室课题组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第19-20页
        1.6 发展动态分析第20-21页
    第二节 小结第21-22页
    第三节 实验技术路线图第22-23页
第二章 三桠苦茎的鉴别研究第23-31页
    第一节 仪器、试剂与对照品第23页
        1.1 仪器第23页
        1.2 试剂第23页
        1.3 对照品第23页
    第二节 试药的准备第23-25页
        2.1 供试品的来源第23-24页
        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第24页
        2.3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第24-25页
        2.4 阴性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第25页
    第三节 实验内容第25-29页
        3.1 粉末显微鉴别第25-26页
        3.2 薄层色谱鉴别第26-29页
    第四节 结果与分析第29-31页
        4.1 显微鉴别分析第29页
        4.2 薄层鉴别分析第29-31页
第三章 三桠苦茎的水分、灰分、浸出物的质量检查第31-39页
    第一节 仪器、试剂与试药第31页
        1.1 仪器第31页
        1.2 试剂第31页
        1.3 试药第31页
    第二节 实验方法与结果第31-37页
        2.1 水分的测定第31-32页
        2.2 灰分的检查第32-33页
        2.3 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检查第33-35页
        2.4 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检查第35-37页
    第三节 实验讨论第37-39页
        3.1 水分检查结果的讨论分析第37页
        3.2 灰分检查结果的讨论分析第37-38页
        3.3 水溶性浸出物检查测定结果的分析讨论第38页
        3.4 醇溶性浸出物检查测定结果的分析讨论第38-39页
第四章 三桠苦茎中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第39-51页
    第一节 仪器、试剂与试药第39-40页
        1.1 仪器第39页
        1.2 试剂第39页
        1.3 对照品第39-40页
        1.4 试药第40页
    第二节 实验方法第40-41页
        2.1 色谱条件第40页
        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第40页
        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第40-41页
    第三节 实验内容第41-49页
        3.1 方法学考察第41-46页
        3.2 样品中的化学成分含量测定第46-49页
    第四节 实验结果分析第49-51页
        4.1 吴茱萸春含量测定结果分析第49页
        4.2 白鲜碱含量测定结果分析第49-50页
        4.3 香草木宁碱含量测定结果分析第50页
        4.4 4-甲基喹啉酮的含量测定结果分析第50-51页
第五章 三桠苦茎的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第51-63页
    第一节 仪器、试剂、对照品第51-52页
        1.1 仪器第51页
        1.2 试剂第51页
        1.3 对照品第51页
        1.4 试药的制备第51-52页
    第二节 滴定法测三桠苦茎中总生物碱的含量第52-55页
        2.1 指示液、标定液及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第52页
        2.2 滴定法下的方法学考察第52-55页
        2.3 样品中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第55页
    第三节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三桠苦茎中总生物碱的含量第55-60页
        3.1 供试品溶液、对照品溶液及波长的选择第55-56页
        3.2 紫外-分光光度法下的方法学考察第56-59页
        3.3 三桠苦茎样品中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第59-60页
    第四节 实验结果分析讨论第60-63页
        4.1 滴定法结果分析第60-61页
        4.2 紫外-分光光度法结果分析第61页
        4.3 两种测量方法的比较分析第61-63页
三桠苦茎的质量标准草案(部分)第63-66页
    第一节 起草质量标准草案第63-64页
    第二节 草案起草说明第64-66页
结语与展望第66-69页
参考文献第69-75页
附录第75-76页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和参与科研情况第76-77页
致谢第77-78页
附件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防风、玉竹和紫菀主要显微特征的分割与定量表征
下一篇:蟾毒灵通过内质网应激诱导心肌细胞凋亡致心脏毒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