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园林设计论文

公园IP导向下的稼先公园景观设计研究

致谢第6-7页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页
1 文献综述第15-25页
    1.1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5-19页
        1.1.1 国外纪念性公园研究综述第15页
        1.1.2 国内纪念性公园研究综述第15-18页
        1.1.3 国内外IP理论研究综述第18-19页
    1.2 相关概念第19-22页
        1.2.1 公园第19页
        1.2.2 纪念性景观与纪念性公园第19-21页
        1.2.3 IP第21页
        1.2.4 旅游IP与公园IP第21-22页
    1.3 相关理论研究第22-25页
        1.3.1 景观生态学理论第22页
        1.3.2 景观美学理论第22页
        1.3.3 环境心理学理论第22-23页
        1.3.4 生态美学理论第23-25页
2 引言第25-29页
    2.1 选题背景第25-26页
        2.1.1 纪念性公园的发展与矛盾第25页
        2.1.2 IP成为旅游业关注的热点第25页
        2.1.3 由旅游IP引申公园IP第25-26页
    2.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6页
        2.2.1 研究目的第26页
        2.2.2 研究意义第26页
    2.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26-28页
        2.3.1 研究内容第26-27页
        2.3.2 研究方法第27-28页
    2.4 技术路线第28-29页
3 公园IP导向下的纪念性公园景观设计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9-37页
    3.1 旅游IP第29-32页
        3.1.1 旅游IP的核心理念第29-30页
        3.1.2 案例分析第30-32页
    3.2 公园IP第32-34页
        3.2.1 公园IP的核心理念第32-33页
        3.2.2 公园IP的特点第33-34页
    3.3 公园IP视角下纪念性公园景观设计现存问题第34-35页
        3.3.1 空间结构单调第34页
        3.3.2 文化景观淡化第34-35页
        3.3.3 公园产业业态不完善第35页
    3.4 公园IP在纪念性公园景观设计中应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第35-37页
        3.4.1 公园IP在纪念性公园景观设计中应用的必要性第35页
        3.4.2 公园IP在纪念性公园景观设计中应用的可行性第35-37页
4 公园IP导向下的纪念性公园景观设计原则与策略第37-41页
    4.1 公园IP导向下的纪念性公园景观设计原则第37-39页
        4.1.1 地域性原则第37页
        4.1.2 功能性原则第37页
        4.1.3 创新性原则第37页
        4.1.4 人本性原则第37-38页
        4.1.5 经济性原则第38-39页
    4.2 公园IP导向下的纪念性公园景观设计策略第39-41页
        4.2.1 整体思维、问卷调查对提炼设计策略的指导意义第39页
        4.2.2 文化-经济-生态一体化设计策略第39-41页
5 案例研究第41-53页
    5.1 基地选址第41-43页
        5.1.1 怀宁概况第41-42页
        5.1.2 区位分析第42页
        5.1.3 现状分析第42-43页
        5.1.4 上位分析第43页
    5.2 设计构思——贯彻公园IP核心理念第43-46页
        5.2.1 稼先文化的提炼第43-45页
        5.2.2 稼先文化的创意转化第45-46页
    5.3 空间结构分析第46-47页
    5.4 公园IP视角下的景区分析第47-51页
        5.4.1 物理园第47-48页
        5.4.2 主入口第48-49页
        5.4.3 次入口第49-50页
        5.4.4 竹青水秀第50页
        5.4.5 光影流年第50-51页
    5.5 公园IP导向下的稼先公园景观设计策略提炼第51-53页
        5.5.1 文化核心第51-52页
        5.5.2 经济动力第52页
        5.5.3 生态平台第52-53页
6 结论与讨论第53-55页
    6.1 主要结论第53页
    6.2 讨论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58页
作者简介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北方建筑节能与太阳能采暖的研究
下一篇:休闲农业园规划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以镇江新区休闲农业园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