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金融法论文--信托、信贷法论文

员工持股信托模式法律问题研究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6页
导言第9-16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9-10页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第10页
    三、文献综述第10-14页
    四、主要研究方法第14-15页
    五、论文结构第15页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第15-16页
第一章 员工持股信托模式的比较优势第16-26页
    第一节 我国企业员工持股模式的比较第16-19页
        一、员工直接持股模式第17-18页
        二、员工间接持股模式第18-19页
    第二节 员工持股信托模式的优势第19-23页
        一、与员工持股计划内在价值的契合性第19-20页
        二、信托财产独立性利于实现破产隔离第20-21页
        三、严格的受信义务利于保障持股员工利益第21-22页
        四、信托专业性和灵活性利于提高效率第22-23页
    第三节 员工持股信托模式的实践基础第23-26页
        一、域外员工持股信托模式借鉴经验第23-24页
        二、国内员工持股实践探索第24-26页
第二章 实践中员工持股信托模式面临的困境第26-31页
    第一节 我国员工持股信托法律构造尚待捋清第26-28页
        一、员工持股信托当事人的确定存在争议第26-27页
        二、委托人和受托人权利分配不清晰第27-28页
    第二节 信托股权行使具体细节不明第28-29页
        一、信托股权行使主体有争议第28页
        二、股权行使范围不明确第28-29页
    第三节 信托模式下持股员工退出机制的不完善第29-31页
        一、是否设置限制条件的争议第29页
        二、信托模式下持股员工退出方式和价格不明确第29-31页
第三章 员工持股信托模式的法律结构厘定第31-42页
    第一节 员工持股信托合同当事人的确定第31-37页
        一、员工持股信托委托人的确定第31-33页
        二、员工持股信托受托人的确定第33-35页
        三、员工持股信托客体的确定第35-37页
    第二节 员工持股信托权利义务的分析第37-42页
        一、员工持股信托委托人的权利行使第37-38页
        二、员工持股信托受托人的信义义务第38-42页
第四章 员工持股信托模式法律规则完善第42-47页
    第一节 信托股权的具体行使第42-44页
        一、股权行使的主体第42-44页
        二、股权行使的范围第44页
    第三节 信托模式下持股员工的退出第44-47页
        一、持股员工退出的限制第44-45页
        二、信托模式下持股员工的退出方式第45-46页
        三、持股员工退出时股权价格的确定第46-47页
结语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1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51-52页
后记第52-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地方政府政策性担保基金运作机制的优化研究--以L开发区为例
下一篇:基于可交换债券股份减持的风险分析及防范--以“14GER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