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3 论文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11-13页 |
第二章 HEVC编码及其码率控制技术 | 第13-32页 |
2.1 HEVC编码原理及框架 | 第13-14页 |
2.2 HEVC编码的关键技术 | 第14-19页 |
2.2.1 HEVC灵活的划分方式 | 第14-16页 |
2.2.2 帧内预测技术 | 第16-17页 |
2.2.3 帧间预测技术 | 第17-18页 |
2.2.4 变换和量化 | 第18-19页 |
2.3 码率控制技术 | 第19-25页 |
2.3.1 码率控制原理 | 第19-20页 |
2.3.2 率失真理论 | 第20-22页 |
2.3.3 常见的率失真模型 | 第22-25页 |
2.4 经典JCTVC-K0103码率控制算法 | 第25-29页 |
2.4.1 JCTVC-K0103算法目标比特分配 | 第25-29页 |
2.4.2 JCTVC-K0103算法存在的问题 | 第29页 |
2.5 码率控制算法性能评价 | 第29-31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低延时码率控制算法 | 第32-43页 |
3.1 引言 | 第32页 |
3.2 适用于低延时的帧级比特分配 | 第32-34页 |
3.3 基于复杂度的LCU级比特分配算法 | 第34-36页 |
3.3.1 视频复杂度的衡量 | 第34-35页 |
3.3.2 LCU层的比特分配 | 第35-36页 |
3.4 量化参数的获取 | 第36-37页 |
3.5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37-42页 |
3.5.1 实验参数设置 | 第37页 |
3.5.2 码率准确性比较 | 第37-39页 |
3.5.3 缓冲区的状态 | 第39-40页 |
3.5.4 客观质量 | 第40-4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基于感兴趣区域的码率控制算法 | 第43-55页 |
4.1 引言 | 第43页 |
4.2 ROI提取的基本框架和原理 | 第43-44页 |
4.3 算法的流程及预处理 | 第44-46页 |
4.4 基于ROI的码率控制算法 | 第46-48页 |
4.4.1 基于ROI的帧层目标比特分配 | 第46页 |
4.4.2 基于ROI的LCU目标比特分配 | 第46-48页 |
4.4.3 量化参数的获取 | 第48页 |
4.5 仿真结果分析 | 第48-54页 |
4.5.1 实验参数设置 | 第48页 |
4.5.2 率失真性能对比 | 第48-52页 |
4.5.3 码率控制误差 | 第52页 |
4.5.4 图像的主观质量 | 第52-5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5-57页 |
5.1 总结 | 第55页 |
5.2 展望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