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1 绪论 | 第18-28页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8-19页 |
1.2 课题背景及问题 | 第19-21页 |
1.2.1 课题背景 | 第19-20页 |
1.2.2 工程难点 | 第20-2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1-26页 |
1.3.1 爆破产生的地震波研究 | 第21页 |
1.3.2 爆破振动的安全判据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1-24页 |
1.3.3 爆破振速最大值预测研究 | 第24-25页 |
1.3.4 金属膨胀剂研究现状 | 第25-26页 |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26-27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6-27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2 紧贴既有建筑物隧道爆破方法及安全标准的确定 | 第28-39页 |
2.1 概述 | 第28页 |
2.2 乳化炸药爆破方法 | 第28-30页 |
2.3 静态破碎爆破方法 | 第30-33页 |
2.4 金属膨胀剂爆破方法 | 第33-35页 |
2.5 爆破振动强度特性及影响危害因素 | 第35-37页 |
2.5.1 爆破振动速度与振动强度关联 | 第35-37页 |
2.6 青岛地铁紧贴既有建筑物隧道爆破振动控制标准 | 第37-38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3 紧贴既有建筑物隧道爆破减振试验研究 | 第39-52页 |
3.1 概述 | 第39页 |
3.2 紧贴既有建筑物隧道爆破开挖试验准备 | 第39-42页 |
3.2.1 实验主要内容 | 第40页 |
3.2.2 实验场地 | 第40-41页 |
3.2.3 实验监测 | 第41-42页 |
3.3 静态破碎与金属膨胀剂爆破试验 | 第42-51页 |
3.3.1 上台阶爆破试验 | 第42-43页 |
3.3.2 静态破碎试验 | 第43-46页 |
3.3.3 金属膨胀剂试验 | 第46-50页 |
3.3.4 不同爆破方案试验对比分析 | 第50-5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4 金属膨胀剂和乳化炸药的数值模拟 | 第52-66页 |
4.1 有限元动力分析原理 | 第52-54页 |
4.1.1 动力平衡方程 | 第52-53页 |
4.1.2 单元质量矩阵 | 第53页 |
4.1.3 阻尼矩阵 | 第53-54页 |
4.2 如何进行数值模拟 | 第54-56页 |
4.2.1 软件ANSYS/LS-DYNA介绍 | 第54页 |
4.2.2 LS-DYNA分析过程 | 第54-56页 |
4.2.3 关键字K文件 | 第56页 |
4.3 隧道爆破模拟分析 | 第56-64页 |
4.3.1 数值计算模型说明 | 第56-58页 |
4.3.2 模型材料类型和参数选取 | 第58-59页 |
4.3.3 爆破模拟方式的选择 | 第59-60页 |
4.3.4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60-64页 |
4.4 现场监测结果 | 第6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5 结论和展望 | 第66-68页 |
5.1 结论 | 第66-67页 |
5.2 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