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15-23页 |
| 1.1 抑郁认知易感性 | 第15-18页 |
| 1.1.1 抑郁认知易感性的概念和相关理论 | 第15-16页 |
| 1.1.2 抑郁认知易感个体的认知加工 | 第16-17页 |
| 1.1.3 抑郁认知易感个体的测量工具和操作化方法 | 第17-18页 |
| 1.2 自我参照加工与自我参照效应 | 第18-19页 |
| 1.2.1 自我参照效应 | 第18-19页 |
| 1.2.2 自我参照加工的神经机制 | 第19页 |
| 1.3 抑郁相关个体的自我参照加工 | 第19-20页 |
| 1.3.1 抑郁个体的自我参照加工 | 第19-20页 |
| 1.3.2 抑郁个体自我参照加工的神经机制 | 第20页 |
| 1.4 抑郁相关个体的注意机制 | 第20-21页 |
| 1.5 注意资源对自我参照加工的影响 | 第21-23页 |
| 2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 第23-25页 |
| 2.1 问题提出 | 第23-24页 |
| 2.2 研究意义 | 第24-25页 |
| 2.2.1 实际意义 | 第24页 |
| 2.2.2 理论意义 | 第24-25页 |
| 3 实验1 抑郁认知易感个体的自我参照加工 | 第25-35页 |
| 3.1 实验目的与假设 | 第25页 |
| 3.2 方法 | 第25-27页 |
| 3.2.1 被试 | 第25页 |
| 3.2.2 实验设计 | 第25页 |
| 3.2.3 实验工具与材料 | 第25-26页 |
| 3.2.4 实验程序 | 第26-27页 |
| 3.2.5 脑电记录与分析 | 第27页 |
| 3.3 结果 | 第27-32页 |
| 3.3.1 量表的结果 | 第27-28页 |
| 3.3.2 操作检验的结果 | 第28-29页 |
| 3.3.3 行为结果 | 第29页 |
| 3.3.4 ERPs结果 | 第29-32页 |
| 3.4 讨论 | 第32-35页 |
| 4 实验2 线索提示范式下抑郁认知易感个体的自我参照加工 | 第35-45页 |
| 4.1 实验目的与假设 | 第35页 |
| 4.2 方法 | 第35-37页 |
| 4.2.1 被试 | 第35页 |
| 4.2.2 实验设计 | 第35页 |
| 4.2.3 实验工具与材料 | 第35-36页 |
| 4.2.4 实验程序 | 第36-37页 |
| 4.2.5 脑电记录和分析 | 第37页 |
| 4.3 结果 | 第37-41页 |
| 4.3.1 量表结果 | 第37-38页 |
| 4.3.2 操作检验结果 | 第38页 |
| 4.3.3 行为结果 | 第38-39页 |
| 4.3.4 ERPs结果 | 第39-41页 |
| 4.4 讨论 | 第41-45页 |
| 5 实验3 快速序列呈现范式下抑郁认知易感个体的自我参照加工 | 第45-56页 |
| 5.1 实验目的与假设 | 第45页 |
| 5.2 方法 | 第45-48页 |
| 5.2.1 被试 | 第45页 |
| 5.2.2 实验设计 | 第45-46页 |
| 5.2.3 实验工具与材料 | 第46页 |
| 5.2.4 实验程序 | 第46-47页 |
| 5.2.5 脑电记录与分析 | 第47-48页 |
| 5.3 结果 | 第48-53页 |
| 5.3.1 量表结果 | 第48页 |
| 5.3.2 操作检验结果 | 第48-49页 |
| 5.3.3 行为结果 | 第49-50页 |
| 5.3.4 ERPs结果 | 第50-53页 |
| 5.4 讨论 | 第53-56页 |
| 6 总讨论 | 第56-60页 |
| 6.1 抑郁认知易感个体的自我参照加工 | 第57-58页 |
| 6.2 注意资源对抑郁认知易感个体自我参照加工的影响 | 第58-59页 |
| 6.3 注意瞬脱对自我相关刺激加工的影响 | 第59-60页 |
| 7 结论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71页 |
| 附录 | 第71-75页 |
| 后记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