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2 BIM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BIM技术的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BIM技术的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3 现有研究的不足 | 第16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6-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第二章 BIM理念和碰撞检查技术的概述 | 第19-38页 |
2.1 BIM的基本理论 | 第19-20页 |
2.2 BIM技术在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应用 | 第20-29页 |
2.2.1 项目决策阶段 | 第21-22页 |
2.2.2 项目设计阶段 | 第22-25页 |
2.2.3 项目施工阶段 | 第25-27页 |
2.2.4 项目运维阶段 | 第27-29页 |
2.3 “BIM+”集成应用理论 | 第29-32页 |
2.3.1 BIM+GIS | 第29-30页 |
2.3.2 BIM+VR | 第30页 |
2.3.3 BIM+IOT | 第30-31页 |
2.3.4 BIM+云计算 | 第31页 |
2.3.5 BIM+3D打印 | 第31-32页 |
2.4 碰撞检查技术的概述 | 第32页 |
2.5 碰撞的类型 | 第32-34页 |
2.5.1 碰撞检查的类型 | 第32-33页 |
2.5.2 基于BIM软件应用的碰撞检查类型 | 第33-34页 |
2.6 碰撞检查的流程 | 第34-35页 |
2.6.1 粗略筛选阶段 | 第34-35页 |
2.6.2 详细检查阶段 | 第35页 |
2.7 基于BIM技术的碰撞检查分析及优势 | 第35-37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基于BIM软件碰撞检查功能的开发应用 | 第38-61页 |
3.1 基于Revit软件平台的碰撞检查二次开发 | 第38-49页 |
3.1.1 RevitSDK | 第38-41页 |
3.1.2 RevitAPI的开发环境搭建和开发方式 | 第41-42页 |
3.1.3 碰撞检查在Revit软件平台的开发应用实现 | 第42-49页 |
3.2 基于Navisworks软件平台的碰撞检查二次开发 | 第49-60页 |
3.2.1 NavisworksAPI | 第49-51页 |
3.2.2 NavisworksAPI开发环境搭建和开发方式 | 第51-52页 |
3.2.3 碰撞检查在Navisworks软件平台的开发应用实现 | 第52-60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四章 基于BIM技术的碰撞检查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 第61-85页 |
4.1 项目概况 | 第61-62页 |
4.2 项目模型族库 | 第62-68页 |
4.2.1 主体结构族模型 | 第62-65页 |
4.2.2 附属结构族模型 | 第65-66页 |
4.2.3 临时结构族模型 | 第66-67页 |
4.2.4 施工机具族模型 | 第67-68页 |
4.3 工程项目碰撞检查应用研究 | 第68-84页 |
4.3.1 空间冲突分析 | 第68-69页 |
4.3.2 主塔内部结构碰撞冲突优化分析 | 第69-76页 |
4.3.3 主塔施工、主梁节段预拼装碰撞检查 | 第76-81页 |
4.3.4 浮吊吊装优化分析 | 第81-82页 |
4.3.5 主跨通航安全维护 | 第82-83页 |
4.3.6 碰撞冲突问题的解决思路及措施 | 第83-8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第五章 钢桁梁整节段拼装螺栓错孔精度控制 | 第85-95页 |
5.1 预拱度设置 | 第85-90页 |
5.1.1 理论预拱度 | 第85-87页 |
5.1.2 厂设预拱度 | 第87-90页 |
5.2 节段拼装螺栓错孔碰撞检查 | 第90-93页 |
5.2.1 定位错孔 | 第90-92页 |
5.2.2 整节段悬臂拼装螺栓错孔碰撞检查 | 第92-93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93-9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5-97页 |
6.1 结论 | 第95-96页 |
6.2 展望 | 第96-97页 |
致谢 | 第97-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1页 |
附录 | 第101-10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