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4-36页 |
| 1.1 课题来源 | 第14页 |
| 1.2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14-16页 |
| 1.2.1 课题背景 | 第14-15页 |
| 1.2.2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 1.3 国内外与课题相关研究的发展综述 | 第16-24页 |
| 1.3.1 虚拟心脏模型的发展综述 | 第16-21页 |
| 1.3.2 短QT综合征研究的发展综述 | 第21-24页 |
| 1.4 心脏电生理基础 | 第24-32页 |
| 1.4.1 心脏电传导系统 | 第24-26页 |
| 1.4.2 动作电位及不应期 | 第26-28页 |
| 1.4.3 心肌细胞电生理建模 | 第28-31页 |
| 1.4.4 组织级建模 | 第31-32页 |
| 1.5 本文工作及论文组织 | 第32-36页 |
| 1.5.1 研究内容及主要贡献 | 第32-33页 |
| 1.5.2 论文组织结构 | 第33-36页 |
| 第2章 基于虚拟心脏的多尺度心室电生理建模 | 第36-54页 |
| 2.1 引言 | 第36-37页 |
| 2.2 中间层细胞岛状分布的虚拟心室壁建模与仿真 | 第37-49页 |
| 2.2.1 心室模型介绍 | 第37-40页 |
| 2.2.2 中间层细胞岛状分布模型的建立 | 第40-43页 |
| 2.2.3 反应扩散方程求解 | 第43-45页 |
| 2.2.4 心电图计算 | 第45-47页 |
| 2.2.5 模型验证与结果分析 | 第47-49页 |
| 2.3 浦肯野氏纤维—心室复合电传导系统建模与仿真 | 第49-52页 |
| 2.3.1 复合电传导模型的构建 | 第49-50页 |
| 2.3.2 正常及心动过速下的心电图计算与结果分析 | 第50-52页 |
| 2.4 仿真研究结论 | 第52-53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第3章 短QT综合征电生理建模与仿真及其发病机制分析 | 第54-81页 |
| 3.1 引言 | 第54页 |
| 3.2 SQT1分型建模与仿真及其发病机制分析 | 第54-68页 |
| 3.2.1 KCNH2基因与SQT1分型 | 第54-55页 |
| 3.2.2 SQT1病理模型的构建 | 第55-58页 |
| 3.2.3 反应扩散方程求解 | 第58-60页 |
| 3.2.4 单细胞动作电位及突变I_(Kr)电流仿真 | 第60-62页 |
| 3.2.5 心电图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62-63页 |
| 3.2.6 折返波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63-68页 |
| 3.3 SQT2分型建模与仿真及其发病机制分析 | 第68-74页 |
| 3.3.1 KCNQ1基因与SQT2分型 | 第68-69页 |
| 3.3.2 SQT2病理模型的建立 | 第69-71页 |
| 3.3.3 单细胞动作电位及突变I_(Ks)电流仿真 | 第71-73页 |
| 3.3.4 心电图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73-74页 |
| 3.4 SQT3分型建模与仿真及其发病机制分析 | 第74-80页 |
| 3.4.1 KCNJ2基因与SQT3分型 | 第74-75页 |
| 3.4.2 SQT3病理模型的建立 | 第75-76页 |
| 3.4.3 单细胞动作电位及突变I_(K1)电流仿真 | 第76-78页 |
| 3.4.4 心电图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78页 |
| 3.4.5 折返波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78-80页 |
| 3.5 仿真研究结论 | 第80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 第4章 药物作用集成建模及面向SQT1分型的药物作用建模与分析 | 第81-97页 |
| 4.1 引言 | 第81-82页 |
| 4.2 药物作用集成模型的构建 | 第82-83页 |
| 4.3 面向SQT1分型的药效建模与分析 | 第83-95页 |
| 4.3.1 药物作用建模 | 第83-87页 |
| 4.3.2 心室单细胞动作电位仿真 | 第87-89页 |
| 4.3.3 心电图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89-92页 |
| 4.3.4 折返波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92-95页 |
| 4.4 仿真研究结论 | 第95-96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 第5章 面向SQT2分型和SQT3分型的药物作用建模与药效预测 | 第97-113页 |
| 5.1 引言 | 第97页 |
| 5.2 药物作用建模 | 第97-99页 |
| 5.3 面向SQT2分型的药物作用建模与药效预测 | 第99-101页 |
| 5.3.1 心室单细胞模型的仿真 | 第99-100页 |
| 5.3.2 组织级模型的建立及心电图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100-101页 |
| 5.4 面向SQT3分型的药物作用建模与药效预测 | 第101-112页 |
| 5.4.1 电压钳技术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102-103页 |
| 5.4.2 单细胞药物作用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103-105页 |
| 5.4.3 心肌组织级建模与仿真及结果分析 | 第105-112页 |
| 5.5 仿真研究结论 | 第112页 |
| 5.6 本章小结 | 第112-113页 |
| 结论 | 第113-115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5-129页 |
| 附录 | 第129-138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138-142页 |
| 致谢 | 第142-143页 |
| 个人简历 | 第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