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8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研究对象、方法和主要内容 | 第14-18页 |
1.3.1 研究对象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3.3 主要内容 | 第15-18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8-24页 |
2.1 战略管理理论 | 第18-20页 |
2.1.1 战略管理的含义 | 第18-19页 |
2.1.2 战略管理的层次 | 第19页 |
2.1.3 战略管理相关理论 | 第19-20页 |
2.2 相关分析工具 | 第20-24页 |
2.2.1 竞争态势矩阵 | 第20-21页 |
2.2.2 内外部因素评价矩阵 | 第21页 |
2.2.3 PEST分析法 | 第21-22页 |
2.2.4 SWOT分析法 | 第22-23页 |
2.2.5 定量战略计划矩阵 | 第23-24页 |
第3章 日春股份公司的战略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24-39页 |
3.1 公司简介 | 第24-25页 |
3.2 公司发展现状 | 第25-28页 |
3.2.1 企业文化 | 第25页 |
3.2.2 治理结构 | 第25-26页 |
3.2.3 运营模式 | 第26-27页 |
3.2.4 研发与创新 | 第27-28页 |
3.3 公司现有的发展战略 | 第28-34页 |
3.3.1 相关多元化战略 | 第28-32页 |
3.3.2 密集型成长战略 | 第32-34页 |
3.4 现有战略执行中发现的问题 | 第34-39页 |
3.4.1 产品质量不稳定 | 第34-35页 |
3.4.2 原材料成本过高 | 第35-36页 |
3.4.3 消费者认知度较低 | 第36-37页 |
3.4.4 地理标志保护影响市场开拓 | 第37页 |
3.4.5 全国连锁门店协同优势并未发挥 | 第37-39页 |
第4章 日春后向一体化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 第39-64页 |
4.1 外部环境分析 | 第39-51页 |
4.1.1 宏观环境分析(PEST) | 第39-44页 |
4.1.2 行业环境分析 | 第44-48页 |
4.1.3 外部环境评价矩阵(EFE)分析 | 第48-51页 |
4.2 内部环境分析 | 第51-55页 |
4.2.1 公司现有资源 | 第51-53页 |
4.2.2 公司核心竞争力 | 第53-54页 |
4.2.3 企业竞争态势分析(CPM) | 第54-55页 |
4.3 后向一体化战略的制定 | 第55-61页 |
4.3.1 SWOT分析 | 第55-59页 |
4.3.2 定量战略计划矩阵(QSPM)评价 | 第59-61页 |
4.4 后向一体化战略的实施目标及途径 | 第61-64页 |
4.4.1 加强铁观音茶园基地建设 | 第61-62页 |
4.4.2 并购原茶供应商 | 第62-63页 |
4.4.3 建立联盟与合作基地 | 第63-64页 |
第5章 后向一体化战略的风险与保障措施 | 第64-69页 |
5.1 后向一体化战略的风险 | 第64-65页 |
5.1.1 企业文化凝聚力不强 | 第64页 |
5.1.2 管理跨度加大 | 第64页 |
5.1.3 技术人才短缺 | 第64-65页 |
5.1.4 加重企业的资金负担 | 第65页 |
5.2 后向一体化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 第65-69页 |
5.2.1 重构组织结构 | 第65-66页 |
5.2.2 完善管理制度 | 第66-67页 |
5.2.3 优化企业文化 | 第67页 |
5.2.4 储备与引进人才 | 第67页 |
5.2.5 强化资金保障 | 第67-68页 |
5.2.6 加强信息系统建设 | 第68-69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69-70页 |
6.1 结论与不足 | 第69页 |
6.2 未来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附录 | 第74-82页 |
附录A:日春股份公司内外部环境因素的有效反应及重要程度调查 | 第74-77页 |
附录B:调查结果数据统计 | 第77-82页 |
个人简历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