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硅酸盐工业论文--陶瓷工业论文--生产过程与设备论文

氧化铝陶瓷凝胶注模工艺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1.1 氧化铝陶瓷应用概况第11-12页
    1.2 陶瓷成型工艺综述第12-18页
        1.2.1 传统成型方法第12-13页
        1.2.2 先进成型方法第13-18页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第18-19页
第二章 实验内容和表征方法第19-24页
    2.1 实验原料及设备第19-20页
        2.1.1 实验原料第19页
        2.1.2 实验设备第19-20页
    2.2 实验工艺流程第20-21页
    2.3 实验测试与表征第21-24页
        2.3.1 粒度分析第21页
        2.3.2 气孔率测定第21-22页
        2.3.3 抗压强度的测定第22页
        2.3.4 抗弯强度测试第22页
        2.3.5 线收缩率测量第22页
        2.3.6 体积密度测量第22-23页
        2.3.7 显微结构分析第23-24页
第三章 浆料流动性和悬浮稳定性研究第24-32页
    3.1 引言第24页
    3.2 实验第24-25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25-30页
        3.3.1 分散剂对浆料的粘度和悬浮稳定性的影响第25-26页
        3.3.2 pH值对浆料的粘度和悬浮稳定性的影响第26-28页
        3.3.3 固含量对浆料粘度和悬浮稳定性的影响第28-29页
        3.3.4 球磨时间对浆料粘度的影响第29-30页
        3.3.5 单体与交联剂比例对浆料粘度的影响第30页
    3.4 本章小结第30-32页
第四章 浆料固化性能及坯体干燥研究第32-44页
    4.1 引言第32页
    4.2 坯体凝胶固化研究第32-34页
        4.2.1 单体与交联剂总量对固化时间的影响第32-33页
        4.2.2 单体与交联比例对固化时间的影响第33页
        4.2.3 引发剂用量对固化时间的影响第33页
        4.2.4 催化剂用量对固化时间的影响第33-34页
    4.3 坯体性能研究第34-35页
        4.3.1 除泡工艺对坯体表面性能的影响第34页
        4.3.2 四乙二醇对坯体表面性能的影响第34页
        4.3.3 干燥方式对坯体失水率的影响第34-35页
        4.3.4 干燥温度对坯体强度的影响第35页
        4.3.5 固相含量对坯体线收缩率的影响第35页
    4.4 结果与讨论第35-43页
        4.4.1 坯体凝胶固化研究第35-39页
        4.4.2 坯体性能研究第39-43页
    4.5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五章 超轻质氧化铝凝胶注模工艺研究第44-53页
    5.1 引言第44-45页
    5.2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5-52页
        5.2.1 陶瓷浆料的固化研究第45-48页
        5.2.2 坯体干燥研究第48-49页
        5.2.3 固相含量对多孔陶瓷性能的影响第49-50页
        5.2.4 烧结温度对多孔陶瓷性能的影响第50-52页
    5.3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六章 原料粒度分布与烧结制度对氧化铝陶瓷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研究第53-66页
    6.1 引言第53页
    6.2 实验部分第53-54页
        6.2.1 粉体制备第53页
        6.2.2 坯体成型第53页
        6.2.3 坯体干燥第53-54页
        6.2.4 排胶、烧结第54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54-65页
        6.3.1 球磨时间对氧化铝粉体粒度的影响第54-56页
        6.3.2 烧成制度对氧化铝陶瓷物理性能的影响第56-59页
        6.3.3 烧成制度对氧化铝陶瓷抗弯性能的影响第59-61页
        6.3.4 烧成制度对氧化铝陶瓷显微结构的影响第61-62页
        6.3.5 粉体粒度对氧化铝陶瓷物理性能的影响第62-63页
        6.3.6 粉体粒度对氧化铝陶瓷抗弯性能的影响第63-64页
        6.3.7 粉体粒度对氧化铝陶瓷显微结构的影响第64-65页
    6.4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七章 结论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2页
致谢第72-73页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功能核酸荧光探针及信号放大策略检测L-组氨酸及Hg2+、Cu2+方法研究
下一篇:中厚夹层圆柱扁壳的屈曲和后屈曲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