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缩略词表 | 第8-12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2-27页 |
| 一、狂犬病毒和狂犬病 | 第12-16页 |
| (一) 狂犬病毒 | 第12-13页 |
| (二) 狂犬病简介 | 第13-14页 |
| (三) 狂犬病国内外疫情概述 | 第14-15页 |
| (四) 狂犬病的暴露后预防 | 第15-16页 |
| 二、抗体 | 第16-19页 |
| (一) 抗体简介 | 第16-17页 |
| (二) 抗体研究的发展史 | 第17页 |
| (三) 基因工程抗体简介 | 第17-19页 |
| 三、单链抗体 | 第19-21页 |
| (一) 单链抗体结构和优点 | 第19-20页 |
| (二) 单链抗体的缺点 | 第20-21页 |
| 四、狂犬抗体研究进展 | 第21页 |
| 五、论文目的和实验设计 | 第21-27页 |
| (一) 论文目的 | 第21-22页 |
| (二) 实验设计 | 第22-27页 |
| 第二章 双价单链抗体DI-FV57S的研究 | 第27-36页 |
| 一、材料、试剂和仪器 | 第27-30页 |
| (一) 实验动物 | 第27页 |
| (二) 细胞和病毒 | 第27页 |
| (三) 质粒和菌株 | 第27页 |
| (四) 常用酶及试剂盒 | 第27页 |
| (五) 主要试剂 | 第27-28页 |
| (六) 主要缓冲液 | 第28-29页 |
| (七)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29-30页 |
| 二、实验方法 | 第30-32页 |
| (一) Di-FV57S基因的合成和表达质粒的构建 | 第30-31页 |
| (二) Di-FV57S的筛选和表达 | 第31页 |
| (三) Di-FV57S的分离纯化和透析复性组装 | 第31-32页 |
| (四) 分离Di-FV57S二聚体 | 第32页 |
| 三、实验结果 | 第32-34页 |
| (一) Di-FV57S基因的合成和表达质粒的构建 | 第32-33页 |
| (二) Di-FV57S的诱导表达 | 第33页 |
| (三) Di-FV57S纯化和透析组装复性 | 第33页 |
| (四) Di-FV57S二聚体的鉴定 | 第33-34页 |
| 四、讨论 | 第34-35页 |
| 五、小结 | 第35-36页 |
| 第三章 (V_L-LINKER-V_H)模式的单链抗体RFV57S的研究 | 第36-47页 |
| 一、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 | 第36页 |
| 二、实验方法 | 第36-39页 |
| (一) RFV57S基因的合成和表达质粒的构建 | 第36页 |
| (二) RFV57S的筛选和表达 | 第36页 |
| (三) RFV57S的分离纯化和透析复性组装 | 第36页 |
| (四) 分离出RFV57S单体 | 第36页 |
| (五) 用传统的Elisa方法检测RFV57S的结合活性 | 第36-37页 |
| (六) 验证传统的ELISA方法的缺陷 | 第37页 |
| (七) 新型的ELISA方法的建立 | 第37-38页 |
| (八) 新型的ELISA方法的应用 | 第38-39页 |
| 三、实验结果 | 第39-45页 |
| (一) RFV57S基因的合成和表达质粒的构建 | 第39页 |
| (二) RFV57S的诱导表达和纯化 | 第39页 |
| (三) 获取RV57S单体 | 第39-40页 |
| (四) 用传统的ELISA方法检测RFV57S的结合活性 | 第40-41页 |
| (五) 验证传统的ELISA方法的缺陷 | 第41-42页 |
| (六) 新型的ELISA方法的建立 | 第42-44页 |
| (七) 新型的ELISA方法的应用 | 第44-45页 |
| 四、讨论 | 第45-46页 |
| 五、小结 | 第46-47页 |
| 第四章 拉链抗体ZIPFV57的研究 | 第47-57页 |
| 一、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 | 第47页 |
| 二、实验方法 | 第47-49页 |
| (一) zipFV57S基因的合成和表达质粒的构建 | 第47-48页 |
| (二) 57V_H-FOS-HA和57V_L-JUN-HIS的筛选和表达 | 第48页 |
| (三) zipFV57S透析复性组装和纯化 | 第48-49页 |
| (四) 分离出zipFV57S单体 | 第49页 |
| (五) 检测zipFV57S是否组装成功 | 第49页 |
| (六) 用传统的ELISA方法检测zipFV57S的结合活性 | 第49页 |
| (七) zipFV57S分子稳定性分析 | 第49页 |
| (八) zipFV57S的亲和力 | 第49页 |
| 三、实验结果 | 第49-55页 |
| (一) zipFV57S基因的合成和表达质粒的构建 | 第49-50页 |
| (二) zipFV57S的诱导表达和纯化 | 第50-51页 |
| (三) zipFV57S透析复性组装和纯化 | 第51页 |
| (四) zipFV57S单体的分离 | 第51-52页 |
| (五) zipFV57S组装的验证 | 第52-53页 |
| (六) 用传统ELISA法检测zipFV57S的结合活性 | 第53页 |
| (七) zipFV57S分子稳定性分析 | 第53页 |
| (八) zipFV57S的亲和力 | 第53-55页 |
| 四、讨论 | 第55页 |
| 五、小结 | 第55-57页 |
| 第五章 DI-FV57S,RFV57S,ZIPFV57S中和活性的评价 | 第57-61页 |
| 一、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 | 第57页 |
| 二、实验方法 | 第57-58页 |
| (一) 细胞水平上的中和活性评价 | 第57页 |
| (二) 动物水平上的攻毒保护活性评价 | 第57-58页 |
| 三、实验结果 | 第58-60页 |
| (一) 细胞水平上的中和活性评价 | 第58-59页 |
| (二) 动物水平上的攻毒保护活性评价 | 第59-60页 |
| 四、讨论 | 第60页 |
| 五、小结 | 第60-61页 |
| 结论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 | 第66-67页 |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