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临床学论文--针灸学、针灸疗法论文

“杨继洲针灸”品牌研究

摘要第7-10页
ABSTRACT第10-13页
文献综述第14-33页
    1 关于杨继洲及其著作的研究第14-17页
    2 关于中医药文化的研究第17-18页
    3 关于中医药品牌的研究第18-19页
    4 关于中医药传承及传播的研究第19-23页
    5 讨论第23-24页
    参考文献第24-33页
前言第33-37页
    1 概念界定第33-34页
    2 研究背景第34-35页
    3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35页
    4 研究材料第35-37页
第一章 “杨继洲针灸”的历史梳理第37-57页
    1 杨继洲的历史第38-46页
        1.1 杨继洲生平第38-39页
        1.2 杨继洲著作第39-44页
        1.3 杨继洲后人第44-45页
        1.4 杨继洲故居第45-46页
    2 “杨继洲针灸”的形成第46-51页
        2.1 杨继洲的家族医学背景第46-47页
        2.2 杨继洲学医经历及行医实践第47-48页
        2.3 杨继洲学术思想的来源第48-51页
    3 “杨继洲针灸”的特色第51-54页
        3.1 理论特色第51-52页
        3.2 手法特色第52-54页
    4 “杨继洲针灸”的影响第54-56页
        4.1 学术传承第54-55页
        4.2 社会地位第55-56页
    小结第56-57页
第二章 “杨继洲针灸”品牌的现状调研第57-71页
    1 调研目的与意义第57页
    2 调研设计第57页
    3 调研内容第57-65页
        3.1 会议调研第57-59页
        3.2 访谈调研第59-60页
        3.3 实地调研第60-65页
        3.4 总结第65页
    4 现状分析第65-70页
        4.1 “杨继洲针灸”品牌传承与发展的特点第65-66页
        4.2 “杨继洲针灸”现状的SWOT分析第66-70页
    小结第70-71页
第三章 “杨继洲针灸”品牌的塑造研究第71-82页
    1 “杨继洲针灸”品牌发展模式第71-73页
    2 “杨继洲针灸”品牌文化第73-75页
        2.1 精神文化层面第74页
        2.2 行为文化层面第74页
        2.3 物质文化层面第74-75页
    3 “杨继洲针灸”品牌形象塑造第75-81页
        3.1 导入CIS理论第75-76页
        3.2 构建“杨继洲针灸”品牌形象识别系统第76-81页
    小结第81-82页
第四章 “杨继洲针灸”品牌的传承研究第82-88页
    1 传承内容第82-84页
        1.1 针灸理论——医理第82页
        1.2 针灸技术——医术第82-83页
        1.3 针灸文化——医道第83-84页
    2 传承途径第84-86页
        2.1 学术研究第84页
        2.2 师承第84-85页
        2.3 学术会议第85页
        2.4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第85页
        2.5 传承平台载体第85-86页
    3 传承与发展结合第86-87页
    小结第87-88页
第五章 “杨继洲针灸”品牌的传播研究第88-95页
    1 传播主体第89-90页
        1.1 针灸从业者第89页
        1.2 针灸受益者第89-90页
        1.3 媒体第90页
        1.4 政府第90页
    2 传播内容第90-91页
        2.1 国内传播第90页
        2.2 国际传播第90-91页
    3 传播对象第91-92页
        3.1 国内对象第91页
        3.2 国外对象第91-92页
    4 传播方式第92-94页
        4.1 传统传播方式第92页
        4.2 新媒体时代传播方式第92-93页
        4.3 其他第93-94页
    小结第94-95页
第六章 讨论第95-105页
    1 “杨继洲针灸”的现代价值第95-98页
        1.1 临床应用价值第95-96页
        1.2 文化价值第96-97页
        1.3 经济价值第97-98页
    2 对中医药文化品牌发展的启示第98-105页
        2.1 中医药文化品牌的传承与传播第98-101页
        2.2 中医药文化品牌的打造第101-105页
结语第105-106页
    1 文章创新点第105页
    2 存在的不足与展望第105-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14页
附录第114-158页
    一 《针灸大成》摘录内容第114-116页
    二 方志统计第116-118页
    三 关于杨继洲的记载第118-120页
    四 关于《针灸大成》的记载第120-145页
    五 访谈记录第145-151页
    六 《针灸大成》现存版本第151-155页
    七 调研图片资料第155-158页
致谢第158-160页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第160-161页
个人简历第161页

论文共1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针刺效力临床证据解析--基于国外针刺治疗非特异性腰痛假针对照试验
下一篇:三法三穴调节细胞自噬促进SNI大鼠运动功能恢复的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