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沾化凹陷古近系—新近系升降差异与断裂、裂缝关系及油气成藏特点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8页
第一章 前言第12-22页
    1.1 选题及研究意义第12页
    1.2 问题提出与研究现状第12-18页
        1.2.1 沾化凹陷古近系-新近系沉降、抬升过程的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2 沾化凹陷古近系-新近系断裂、裂缝研究现状第14-15页
        1.2.3 沾化凹陷古近系-新近系油气成藏研究现状第15-18页
    1.3 存在的问题第18-19页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第19-20页
        1.4.1 研究思路第19页
        1.4.2 研究内容第19-20页
    1.5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第20-21页
    1.6 论文的创新点第21-22页
第二章 沾化凹陷古近系-新近系沉积、沉降与抬升剥蚀差异性第22-67页
    2.1 区域地质背景第22-27页
        2.1.1 地理位置及构造背景第22-23页
        2.1.2 地层特征第23-24页
        2.1.3 烃源岩基本特征第24-25页
        2.1.4 古近纪-新近纪背景应力场第25-27页
    2.2 沾化凹陷古近系-新近系沉积与沉降特征第27-44页
    2.3 沾化凹陷古近系-新近系抬升剥蚀特征第44页
    2.4 沾化凹陷沉降史特征第44-46页
    2.5 沾化凹陷主力烃源岩不同时期的沉降差异第46-60页
    2.6 沾化凹陷古近系-新近系的拉张特征初步分析第60-67页
第三章 沾化凹陷古近纪-新近纪沉降差异与断裂的关系第67-83页
    3.1 沾化凹陷古近纪-新近纪断裂特征与构造埋深的关系第67-75页
        3.1.1 沾化凹陷主要地震反射层的特征第67-73页
        3.1.2 断裂特征第73-75页
    3.2 沾化凹陷古近系-新近系沉降差异与断裂的关系第75-83页
第四章 沾化凹陷古近纪-新近纪沉降差异与裂缝形成及演化第83-116页
    4.1 泥质岩、砂岩的压实特征第83-84页
    4.2 砂岩、泥岩、碳酸盐岩压缩、回弹、破裂实验第84-101页
        4.2.1 实验目的第84页
        4.2.2 实验装置第84-85页
        4.2.3 实验步骤第85页
        4.2.4 样品基本特征第85-86页
        4.2.5 实验结果第86-98页
        4.2.6 结果分析第98-101页
    4.3 沾化凹陷古近系-新近系岩石裂缝及其分布特征第101-109页
        4.3.1 裂缝类型第102页
        4.3.2 岩心中的裂缝特征第102-109页
        4.3.3 裂缝在岩心中的分布特点第109页
    4.4 盆地沉降过程中泥质岩、砂岩的岩石力学性质演化特征第109-116页
第五章 沾化凹陷古近系-新近系油气成藏特点第116-159页
    5.1 沾化凹陷古近系-新近系油气运移驱动力第116-118页
        5.1.1 油气运移驱动力概述第116-118页
        5.1.2 最大力源区确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第118页
    5.2 沾化凹陷古近系-新近系最大力源区确定第118-122页
        5.2.1 主力烃源岩地层静岩压力变化特征第118-119页
        5.2.2 沾化凹陷地温特征第119-120页
        5.2.3 沾化凹陷成藏最大力源区的确定第120-122页
        5.2.4 盆地拉张过程油气运移驱动力的特点的初步分析第122页
    5.3 盆地沉降与抬升过程中砂岩、泥岩、断裂裂缝输导性能的差异第122-138页
        5.3.1 砂、泥岩、裂缝渗透率差异实验第122-136页
        5.3.2 盆地沉降与抬升过程中砂岩、泥岩、裂缝、断裂输导性能差异第136-138页
    5.4 沾化凹陷古近系-新近系油气成藏特点第138-154页
        5.4.1 与裂缝有关油气成藏特点第138-149页
        5.4.2 与断层有关的油气成藏特点第149-154页
    5.5 有利区的划分第154-159页
第六章 主要认识以及存在问题第159-162页
    6.1 主要认识第159-161页
    6.2 存在问题第161-162页
参考文献第162-17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72-173页
致谢第173-174页

论文共1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纳米ZnO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下一篇:稻瘟菌CYP51活性空腔中非保守氨基酸与其抑制剂的相互作用